【寻访红色印迹】薪火相传永记革命信念,英雄儿女同筑红色家国

2020-10-20 17:05:3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程永生 李钊铭 见习记者 宋振铭 吕丽 威海报道

  在阎家泊子村有一间老瓦房,周围村民的房子早就换了模样,唯有它保持了80多年前的原貌。这么多年来,村里修了公路、安装了电灯,小村庄慢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记录在这间老屋背后的英雄故事,一直在村民口中代代相传,这一家英雄儿女的伟大事迹牢记在村民心中难以忘怀。

  拿起枪,跟党走,才能有出路

  村里的刘振洋老人不仅是刘福考的堂弟,也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在刘福考烈士故居前,他感慨地告诉记者:“我今年86岁了,但是每当想起这段历史,都禁不住泪流满面。”

  1915年,刘福考出生于文登阎家泊子村,这里是抗战时期胶东红军游击队最活跃的地方。刘福考的父亲刘明达是文登早期中共党员,在他的影响下,1935年1月,刘福考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参加了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暴动。暴动失败后,他随同于得水、王亮等领导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出生入死地打游击、杀敌人。

  回忆起那段历史,刘振洋老人忍不住有些哽咽,“1936年7月1日,这时间我记得特别清楚,刘福考带着九名战士夜袭江全德老巢,为民除害。但在返回的途中,遭遇埋伏,连中两弹,肠子都流了出来了。”

  为了不当俘虏,枪不落在敌人手里,他一手捂住伤口,另一只手用力扒土埋藏枪支,然后拖着重伤的身躯,趁着夜黑艰难地往家爬去。

  刘福考央求父亲刘明达用绳子勒死自己,看着奄奄一息的儿子,刘明达咬碎嘴唇,为儿子栓好绳子,含泪离开儿子藏身的玉米地……当“清剿队”追上来时,老远看到,刘福考躺在斜坡上,等走近一看,刘福考脖子套着绳子,已经自缢而亡。

  接过丈夫的使命,装疯卖傻送情报

  刘福考牺牲时,年仅21岁,留给妻子王淑贞的是两岁的女儿和腹中八个月大的胎儿,这个沉重的打击改变了王淑贞的一生。在刘福考坟前,王淑贞立誓:一要把儿女抚养成人,二要走完丈夫没有走完的革命道路。

  “现在天福山起义纪念馆还保留着我大妈的入党申请书,在入党动机一栏写了两句话:‘一是要为丈夫报仇,二就是想要过上幸福的生活。’”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刘振洋依然清楚地记着这两句话。

  为了更好地传递情报、伪装自己,王淑贞装疯卖傻。在大街上,她会无缘无故地打孩子;人家不要了的东西,她当宝贝一样地捡回家;也不梳妆打扮,整天披头散发,四处逛荡。乡亲们都以为,她是真的吓傻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淑贞先后担任过阎家泊子村青救会长、妇救会长。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一直干到1983年。

  多年以来,王淑贞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一件外套缝缝补补穿了30多年,一双棉鞋补了又补总也不舍得扔掉......房子墙壁早已老旧,门窗早已破损,地方政府多次来到她的家中提出免费整修,都被她一口回绝,最后勉强同意对室内进行简单粉刷。

  “在100岁时,她还坚持步行参加村里的党员会议,帮助村里义务清扫街道,走不动了,她就拖着小板凳,一点一点清理街边杂草……”刘振洋告诉记者,“她是一点也不愿意给社会添麻烦。”

  如今,王淑贞老人106岁,她写在入党申请书里的两句话,都实现了,抗日战争胜利了,她和她身边的人都过上了越来越幸福的生活。据镇上的组织委员宁超介绍,从2020年6月开始,文登区拿出100万来改造阎家泊子村,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把阎家泊子村打造成威海市级美丽乡村,目前,村内的“户户通”、自来水改造、污水处理改造等项目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文登区交警大队还与阎家泊子村结成了帮扶对子,目前已经对村委办公室和村民活动场地进行了改造。现在日子越过越美,村民心里也越来越甜。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无数像刘福考一样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战士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才有了我们和平安稳的今天。这些优秀的胶东儿女怀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不断厚实着红色胶东的底色,矗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程永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