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搬进”微信群 纠纷化解“加速度”——威海高区法院初村法庭创新微信群办案模式效果好

2021-09-26 17:27: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爽 威海报道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人民法庭连着千家万户,关系基层群众切身利益。威海高区法院初村法庭地处初村镇,管辖41个村(居),辖区面积105.29平方公里,人口6.6万余人。这么大的辖区,企业多、人口多,面对的纠纷也多,如何发挥法庭参与基层治理的优势,减少矛盾纠纷考验着法庭的办案能力。近年来,初村法庭积极转变庭审思路、创新办案模式,用信息化手段拓展司法为民新领域,调解不用面对面,通过“微信+司法”化解纠纷,用“小”微信调解“大”矛盾。

  “微”解纷 为矛盾调解搭上“加速器”

  “处理纠纷,一定要坚持法律原则,但也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尝试各种新的纠纷解决方式,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当事人一次性解决问题。”在法院工作了二十多年的高爱华向记者透露了初村法庭办案效果好、速度快的“秘诀”所在。

  2021年7月9日,河南某公司因货款问题一纸诉状将威海某公司告上法庭。考虑到原告距离较远,为了便于当事人参与诉讼,7月15日在第一次线下庭审程序进行完毕后,考虑到双方还有调解的可能,高爱华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当庭建立了由法官、书记员、双方当事人参与的微信调解群,便于日后的适时沟通。微信群组建后,双方在群内就各自观点进行了反复的沟通交流,焦点越来越清晰,分歧也逐渐在缩小。

  “可以不退货,但是被告产品有瑕疵是事实,货款上必须让步!”

  “货款金额没法谈,我们一分不让。”

  “既然对方不让步,那我们也没有调解的必要了。”

  在微信群里百余条的消息中,调解工作并非一番顺利,高爱华静默一旁,敏锐地捕捉到了和解的第一个关键点。“原告代理人,把你们老总电话给我,我试试沟通一下。”7月27日,在经过了高爱华的几番调解沟通之后,双方同意各做让步。

  17:07分,“我再联系联系,做最后的争取。”高爱华在群里说道。

  17:14分,“应该可以了,双方约定下付款时间。”仅7分钟时间,高爱华就让双方就款项问题达成最后的一致。

  最终,被告如约支付原告43万,这起原本“没法谈”的官司在微信群内半个月就得到了妥善解决。

  “非常感谢审判长为我们提供的便利。”代理律师说到,在微信群内调解的方式高效又便捷,双方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沟通,非常值得称赞。

  “‘微’解纷赋予了司法便民的新内涵,让我们的司法工作更有‘人性’、更有‘个性’。”高爱华说,“微”解纷打破了地域限制,在微信群内,法官可以全程跟踪,有问题随时交流,大大提高了调解的成功率。自初村法庭开展“微”解纷工作以来,共建立微信群100余个,其中调解案件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

  “信”沟通 给企业、群众吃下“定心丸”

  在成功调解多例纠纷后,“微”调解成了初村法庭的常态化工作,然而,“微”调解毕竟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人民调解,特别是互联网的虚拟性、跨地域、在线化和去中心性等特征,促使初村法庭将信任机制摆上重要位置。如何规范高效地利用微信办理案件,成了初村法庭面临的新课题。

  若要让其取“信”于民,必须健全和完善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微”调解制度机制。“矛盾纠纷调解,必须依法依程序进行。”初村法庭庭长高爱华对记者介绍道,为了让群众更加放心,初村法庭多次组织法庭干警对群调解程序、文书制作、法律法规等展开重点培训。

  “先将法官、双方当事人、人民调解员、代理律师分别拉进组建好的微信群。进群之后进行身份确认后修改备注,就可以开始着手微信群内的调解工作了。”初村法庭书记员张爱晓对记者介绍起这一套线上调解程序。自“微”调解工作开展以来,张爱晓已经是100多个微信群的群主,“线上调解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做好确认工作维护好群众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张爱晓说,当事人需要通过视频进行身份验证,群调解过程会形成笔录,最终达成和解会制作调解书,这些都需要各方当事人确认,确保每个环节毫无纰漏。结案不等于事了,当线上调解书送达后,法官、书记员还会定时定点在群里督促当事人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将案件“跟踪”到底。为了让调解工作环节公开透明,每一个微信群的聊天记录,张爱晓都不敢删除。“因为这些微信群手机内存都不够用了。”张爱晓笑着说。“群里的各位都是秉公办事的,都是公正的,我很信任各位,早点了结这事,可以更好地拿出精力来做别的事情,谢谢大家!”记者在书记员的手机微信群中看到这样一则暖心的评价。

  群众心里暖,而初村法庭干警们却比之前更忙活了。不仅要小心谨慎核对信息,更要注重线上语言的措辞,案件审理完后还要将聊天记录打印成册记录到卷宗当中,大晚上被当事人在群里@、回家的路上用手机回复群内消息……这样的工作状态在初村法庭成了常事。“只要群众信任我们,对结果满意,这样的工作方式我们甘之如饴。”张爱晓说。

  “和”为根 让司法温度传遍每个角落

  “真的感谢高庭长,感谢威海高区法院,案子能够这么快和解,了了我心头一个大事。”“能够在微信上调解沟通,不用从外地去到威海,真的很方便,这种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暖心。”……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对“微”调解纠纷模式竖起了大拇指。

  眼看“微”调解日见成效,初村法庭“法官+书记员+人民调解员”的线上审判团队也铆足了劲头。

  法庭虽小,却蕴藏着大大的创新能量,他们对不同诉讼群体、不同层面、不同阶段的服务要求,依托微信平台,打通司法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探索、试行、完善利用微信群调解案件的做法,初村法庭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务。这种做法契合了最高人民法院施行的《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精神,既提高了案件审判效率,又做到了司法为民、司法便民。

  下一步,初村法庭将继续加大微信群“云端”调解力度,力争为每一位当事人办实事、办好事,让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司法的便捷与公正。

初审编辑:刘爽

责任编辑:王陆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