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人才队伍 加强疾控防控能力 威海市出台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实施意见

2020-09-02 15:40:5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董佩佩 通讯员 杨正辉 威海报道

  为构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完善平战结合、科学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模式,提升治理能力,9月2日上午,威海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决策、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医疗保险和应急救助、应急物资保障、教育培训等7个体系以及人才保障、科研创新2个机制,共9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注重强化机制创新

  市县两级设立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疾控中心实体化运行;完善突发重特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规范,细化部门职责,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推动三大医疗集团信息化系统一体化运作,实现医疗机构间数据互通,信息共享,提升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推动《威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立法,完善法治保障。

  注重强化项目支撑

  加快市县两级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疾控机构人员编制、业务用房、实验室检验能力及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能力要于2021年年底前达标,比省里要求提前1年。推进威海市立医院和中心医院综合救治、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孕产儿重症救治提升项目,将市胸科医院建成符合三级标准的市级传染病医院,进一步补齐传染病防治短板。提出加强市县两级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增加精神科编制床位数,扩充精神科执业医师队伍,加强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提出支持校医务室(医院)建设,到2020年9月底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具有隔离条件的发热诊室等强化基层防控能力的项目。

  注重强化人才保障

  提出在“知名医师”“优秀中青年卫生骨干人才”等人才工程评选中,对公共卫生人才单独核定名额。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工作需要,设立首席专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一般应具备医学相关专业背景。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符合疾控机构特点的薪酬机制,对各级疾控机构专用技术人员实行绩效管理,基层机构人员收入逐步达到县级医院同等职级人员水平。

  注重强化协同改革

  除提出优化疾控中心设置,强化公共卫生职能,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外,还注重了加强卫生应急物资保障、教育培训、科技创新、医疗保险和应急救助等体系和机制建设,以及调整医疗资源投入结构,强化经费保障,加强宣传引导等内容,强化部门联动配合,提高改革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威海市公共卫生应急领导机制改革

  按照市委关于健全完善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疾控中心实体化运行,下设综合协调组、监测预警组、疫情研判组、情报信息与科技攻关组4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可按正副科领导职务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疾控中心集中办公,可配备工作人员22名,人员从市卫生健康委和市疾控中心现有人员中调剂一部分,面向社会公开招录招聘一部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为补齐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短板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突破

  强化各级疾控机构建设。到2021年底,市县两级疾控机构人员编制、业务用房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达到国家或省级标准。市疾控中心加挂市预防医学研究所牌子,县级疾控中心可加挂健康管理指导中心牌子。强化学校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等公共卫生职能,提高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能力。到2021年底,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放射性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以县为单位实现全覆盖,饮用水监测以镇为单位实现全覆盖。

  提升基层防控能力。支持村(居)民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落实网格化管理职责。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校医务室(医院),增强学校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治疗能力。支持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CT,并于2020年9月底前全部建成具备隔离条件的发热诊室。设立基层首席公共卫生医师,按照“县管乡用”原则,到2022年底,为每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配备1—2个专兼职公共卫生医师。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付比例,提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预防为主、全域创卫,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卫生城镇创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等15项行动,引导群众建立科学健康观,促进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到2022年底,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4%以上,全市国家卫生城市实现全覆盖,国家卫生乡镇比例达到30%以上,省级卫生村比例达到80%以上。

  医疗救治方面的重要举措

  提升医疗救治能力。2022年底前,依托威海市立医院和威海市中心医院,各设立不少于50张符合传染病防控要求的床位,加强ICU能力建设,承担重症救治任务。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要补齐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实验室能力建设短板,2020年底前全部具备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能力。实施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孕产儿重症救治提升项目,提升综合救治能力。依托威海市胸科医院现有资源,设立一所达到三级标准的市级传染病医院。

  加强中西医协同。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西医协作机制,把中医药参与诊疗方案制定、多学科会诊、病例讨论纳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使中医药深度介入传染病防控和临床救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定点医院要设置中药房和中药制剂室,并配备足量中药饮片;未设置中药房的,要建立中药配送保障机制。2022年底前,实现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县域全覆盖,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院中医药科室全覆盖。

  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援助应急预案,健全心理危机应急干预机制,建立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护士和社会工作者为辅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实施重点人群分级分类个体化干预。通过机构改扩建或选址扩建,加强市县两级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到2021年底,全市精神科编制床位达到每万人口4.5张,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不低于3.8名。

  保障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知名医师”“优秀中青年卫生骨干人才”等人才工程评选中,对公共卫生人才单独核定名额。落实疾控机构编制标准,到2022年以区市、开发区为单位空编率不超过5%,保障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市县两级疾控制中心设立首席专家。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公费医学生培养规模。开展现场流行病学人才培养,用3年时间将县级疾控机构骨干人员轮训一遍,确保每个专业有2名以上技术骨干。充实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符合疾控机构特点的薪酬机制,对各级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绩效管理。推动基层机构人员收入逐步达到县级医院同职级人员水平。

  应急物资保障

  改革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内容。2020年底前,要制定应急物资保障应急预案,科学调整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调度、指挥平台,形成高效便捷的应急物资调度指挥系统,建立从原料供应、生产、流通、储备、使用等全链条的信息动态监测系统。建立一批应急物资技术产业转化基地,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应急物资产品研发和生产;积极培育应急物资产业骨干企业,推进威海市云龙防护服应急保障基地、威高迪尚医用防护服应急保障基地等项目建设实施。到2022年,建立以市县两级政府储备为主,以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产能储备为辅,以医疗卫生机构实物储备、社会捐助捐赠和家庭储备为补充,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均消耗医用物资上限不少于1个月进行物资储备,适时倒库更新,确保物资质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丁淑红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