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写在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建成开放五周年之际(下)

2020-09-03 11:38:1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洪玉珊 通讯员 孙轶琰 通讯员 仝明明 陶朕朕

  在通往马石山主峰峰顶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台阶前,拾级而上,可以分别看到于克恭烈士墓区、夏云超烈士墓区、战斗掩体等遗址。这是为进一步丰富红色教育体验,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精心打造的现场体验教学环节,让参观者可以踏上勇士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更加直观地感受那段历史。

  近年来,乳山市立足“马石山精神”,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加快推进红色场馆建设,抢救性保护红色印迹,擦亮乳山党性教育基地品牌,开动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让红色基因融入每名乳山人的血脉,融入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为“母爱圣地、美好乳山”建设输入了澎湃动力。

  如今,乳山这片孕育英雄的红色土地,正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红色文化,在交流互动中弘扬红色精神,在言传身教中世代相传红色基因……

  以点连线 以线带面

  打造全域的“红色之城”

  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乳山大地上的红色故事,是战无不胜的精神动力,是乳山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涌现出马石山十勇士等抗日英雄群体,诞生了革命摇篮胶东育儿所,无私奉献大爱的红色乳娘们抚养了上千名革命后代……及时抢救、挖掘、补充、完善历史资料,对于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乳山市历来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发掘和保护,特别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成立以来,继续加大对全市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力度,构建历史脉络完整的红色文化体系。先后统筹组织全市40多个镇、部门近500多名机关干部和3000多名党员群众走访149个相关村开展史料收集。成立了红色历史专题采访组,走村入户对红色历史经历者进行面对面的口述访谈,赴全国各地采访革命亲历者及其后代,制作人物专访视频,收集整理相关史料,对红色历史进行抢救性保护。在媒体和网络发布公告征集红色历史线索,赴中央党史馆、国家档案馆、山东省档案馆等有关部门查证线索。积极向山东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国家军事博物馆专家征求意见,基本形成脉络清晰、史实清楚、证据充分、系统完整的史料体系。

  在挖掘红色史料、保护红色文化的基础上,乳山市还通过系统性研究,着力阐释好地域红色基因:组织成立由社会知名学者、党史研究人员等组成的红色文化研究会,专注于红色文化研究;组织举办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弘扬传承乳娘精神、红色文化宣传等高层次研讨会、座谈会,回顾革命历史,提炼革命精神;编印整理出版了图书《红色乳山》《人文乳山》《母爱无疆》《中共乳山地方史》《巍巍马石山》《血染马石山》等历史图书,出版了《山花烂漫》等期刊,对乳山红色文化历史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和阐述,展现出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今年,乳山市进一步坚定革命文化自信,统筹调度部门之间、部门和镇街之间,加快推进红色印迹抢救保护利用工作,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释放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整体谋划、融合发展,提高保护利用的社会效益。针对乳山红色资源丰富,集中在“两河”(乳山河、黄垒河)、“五山”(岠嵎山、马石山、垛山、昆嵛山、嶞崮山)等地,依托“两路”(西部环山路、南部环海路),打造闭环式红色文化聚集带、红色旅游集聚区。为避免零敲碎打,乳山将红色印迹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旧村改造等规划进行有效衔接,与观光农业、旅游景区、红色研学等项目有机串联,制定了具体详细的实施方案,完成了规划落图,实现多规合一、系统打造、统筹推进。

  紧扣大局、贯通主线,构建总分馆式红色印迹群。紧扣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觉醒”版块功能,以及乳山作为红色胶东心脏地带、“小延安”后方根据地等历史定位,全市梳理出历史印迹线索175处,经摸排考证,确定118处列入保护范围。根据党、政、军、群、干各方力量从觉醒到奋起的历史脉络,串点成线、连线拓面,打造总分馆式“红色印迹群”。主要分为5个主题板块,分别是“星火之源”板块,以“星火之源、组织诞生”为主题筹建于洲故居展馆,提升胶东军区卫生处四分所诞生地展馆;“政权之基”板块,以“党的基石、政权建立”为主题筹建胶东特委诞生地展馆;“群众之力”板块,以“党的领导、人民战争”为主题筹建乳山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人才之备”板块,以“党的教育、干部培养”为主题筹建胶东公学历史陈列馆;“军工之魂”板块,以“创新之能”为主题筹建齐鲁工业大学科技历史展馆;以“整编之始”为主题,复旧古街革命旧址群,更好诠释丰富内涵,彰显时代价值。

  分类保护、修旧如旧,增强触摸历史的体验效果。乳山市由市级领导挂帅,成立综合协调、收集研究、修缮施工等6个工作组,成立7个一类红色印迹展陈项目专班和14个镇级落实专班,推动工作有效开展。专家指导上,邀请市内外15人担任顾问,挑选14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聘请省工艺美院等团队规划设计,力求“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具体工作中,采取镇村调查、全市复查、一线指导等途径确认红色印迹,根据历史价值和保存现状,采取筹建专题展馆、复原旧址、挂牌立碑方式分四类进行保护,目前已完成修缮保护10处,其余红色印迹中有一类印迹7处,统筹打造主题性讲解展馆;二类印迹13处,打造小型展室或复旧体验性场景;三类印迹24处,打造镇村功能室或修缮场景展室;四类印迹64处,挂牌立碑维持现状。

  提升内涵 拓展外延

  锤炼党性的“红色熔炉”

  胶东人民兵工历史陈列馆、胶东军区被服厂旧址、党员秘密联络点旧址、兵工三厂修枪组旧址、电影《山菊花》拍摄基地……翻看乳山地图,除了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外,还星星点点分布着许多红色坐标。这些坐标,铭刻着革命先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浴血奋战的丰功伟绩,蕴含着乳山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多年来,我一直将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作为全市红色文化教育展示的重点工作来抓。除了投资5000多万元对马石山烈士陵园进行改陈布展外,还投资3400万元打造了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成为威海市红色教育基地。同时,大力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和“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公布了17处乳山市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规划建设布展许世友战地临时指挥所、山菊花电影展览馆、宫保田纪念馆、冯德英旧居、胶东特委遗址等40余个历史文化展览馆,成为党性教育重要阵地。

  在推动党性教育基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乳山还坚持精准定位、提升内涵、拓展外延,推动教育基地不断上档升级。

  围绕“红色胶东之后方”定位,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座谈论证,规划谋划基地深化提升工作,确定形成以马石山、胶东育儿所两馆为“双子星座”核心版块,东尚山、下石硼、青山和井乔家为“四朵金花”专题版块的乳山党性基地架构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乳山市重点处理好馆内与馆外的呼应关系:在对十勇士纪念馆全面提升的基础上,投资600多万元在馆外修缮了于克恭烈士墓、突围战掩体石墙等遗址及山顶烈士纪念塔,通过馆内讲解教学感受英雄的悲勇事迹,馆外现场教学触摸英雄的战斗足迹,达到更加震撼学员心灵的教育效果;处理好山上与山下的呼应关系:围绕山上讲述马石山十勇士等英雄群体为民甘洒热血的悲壮事迹,山下讲述军民携手共建根据地的鱼水情深故事的总体思路,聚焦“一个总后勤”,突出“党群同心,生死相依”主题,在下石硼打造胶东兵工、新华制药等红色展馆旧址;聚焦“一片山菊花”,突出“不忘初心,革命先锋”主题,在东尚山通过《山菊花》影展馆延伸展陈,重点讲述革命先锋故事;聚焦“一首正气歌”,突出“寻路报国,使命担当”主题,计划在青山调整充实展陈,重点讲述宫宝田觉悟觉醒投身革命以及许世友在境内指挥“反扫荡”故事;聚焦“一湾鱼水情”,突出“军民一心,参军支前”主题,在井乔家重点讲述老百姓拥军支前事迹,同马石山、育儿所纪念馆遥相呼应、串珠成链,形成乳山特色红色研学线路。

  为扩大宣传教育覆盖,乳山市加强与高校合作共建,山大(青岛)、大连理工等6所高校先后挂牌设立思政课现场教学基地,同时与基层党建、农村综改、精准扶贫等亮点工作统筹谋划,开发现场教学点30多个,设计2-7天的教学线路,每年承接的各类教学班次均在500多批次以上,鲁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新华制药等在乳山孕育发展的红色机构先后来乳开展“不忘初心、红色寻根”教育活动。育儿所、下石硼被命名为省党史教育基地。

  去年,根据抗战时期胶东“乳娘”哺育前线子弟兵后代和烈士遗孤真实历史创作而成的民族舞剧《乳娘》,在首都北京和省会济南接连上演,场场座无虚席,好评如潮。乳山市坚持创作和运用文艺精品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优势,传承红色革命基因。精心打造的大型红色舞剧《乳娘》已在全国巡演30多场,荣获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被省委确定为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规定观看剧目。目前,已配合省、威海组织部摄制完成电影舞台艺术片《乳娘》,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打磨提升吕剧《乳娘》,巡回演出60余场次,并纳入党校培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近年来,红色影视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乳山市以“红色+影视”培育新兴业态,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在“马石山十勇士”的英勇事迹被拍摄成电影后,抓紧红色影视题材作品生产,目前已创作完成电视剧剧本《烽火摇篮》,正在创作拍摄《乳娘》《不可或缺的记忆》《苦菜花》等影视作品。在马石山沿线村打造红色影视基地、美术写生基地,吸引社会各界参观学习,感受轰轰烈烈的时代脉动,在重温历史中受启发、引发思考、接受洗礼。

  文旅融合 振兴乡村

  开动发展的“红色引擎”

  从市区出发,一路向西向北,只见那一条条红色旅游路线上,山路蜿蜒曲折、山峦青翠欲滴、山溪清澈透净,原生态的美景让人欲罢不能,而重走红色路线、体验特色乡村旅游,已然成为红色产业带上新的“效益增长点”,带火了“红色沿线”村庄的人气,助推了乡村振兴发展。

  红色资源不仅具有重大政治价值、教育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品牌价值。

  乳山市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发展中弘扬”的原则,顺应新旧动能转换的大势,开动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按下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快捷键,全力打造“红色乳山”文旅品牌,提速乡村振兴步伐,让“红色+”溢出更多的“附加值”。

  乡村振兴“助推器”。“这是自家果园里产的苹果,山里刚采的野菜,还有用花生油烙的大喜饼,可香了,来尝一口……”每年的春夏时节,崖子镇田家村的老人田孟基便格外忙碌,他站在村里的农副产品展销柜台前向参观胶东育儿所的游客推销,每次的销量都非常可观。红色是乳山的“主色调”,也是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乳山市以“红色+旅游”实现农村产业振兴,连片整治马石山、胶东育儿所沿线46个村,重点对下石硼、东尚山、井乔家、青山等4个村进行“红色改造”,开展道路铺装、给排水、绿化亮化、河道清淤及景观提升等工程,配套建设乡村记忆馆、游客接待中心,鼓励农户开办农家乐,大力发展樱桃、桃子、葡萄、板栗等特色农业种植,发展红色文化游、休闲采摘游、乡村体验游等项目。下石硼村规划发展深山蜂蜜采收游,打造攀岩基地开发运动游;东尚山村依托“三花”文化资源发展观光和户外写生、观光旅游等产业;青山村依托历史名人发展武术培训、户外拓展等;井乔家村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游”,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同时,乳山市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打造了“石硼人家”“红色乳娘”等特色品牌,发展农村淘服务站点20余个,让山货借助电子商务走向全国,带动百余名老百姓增收致富。

  文旅融合“催化剂”。红色遗址内聆听革命故事,山间溪水旁写生摄影,乡村记忆馆内找寻回忆,农家小院里品尝纯天然食材……如今,以崖子镇田家村、井乔家村和诸往镇下石硼村、东尚山村为代表的红色沿线走俏,受到游客热捧。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新业态,凝练了乡土特色、挖掘了乡村记忆,让乳山乡村旅游内容更丰富,也实现了文旅大融合。在红色沿线美丽乡村建设中,乳山市突出红色文化内涵,打好红色文化牌,锁住了历史记忆,提升了乡村文化内涵。下石硼村利用36间古房恢复重建了新华制药厂、秘密医院、枪械维修所等红色遗址,东尚山村保留了100多栋历史古屋,建设了《山菊花》拍摄场地、乡村民恰纪念馆明清故居、小桥流水景观房等,获评国家级传统古村。为提升旅游配套能力,乳山市还成立了专业旅游发展公司,对沿线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开发,通过打造精品示范标杆项目,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通过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增强乡村旅游软实力。

  双招双引“强磁场”。去年5月12日—13日,乳山市以“到乳娘家乡看看”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感恩乳娘乳山行”和“助力乳山·共赢未来”恳谈会活动,期间举办的“母爱圣地美好乳山”双招双引合作交流会上,动车转向架项目、环保净化还原设备制造项目、智能装备制造项目等5个项目现场签订项目合作意见。近年来,乳山市把乳娘精神作为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建立起“3+3+N”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能源、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围绕“红色+”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多赢效果。新华制药厂是革命年代从乳山走出去并成长发展的企业,他们一直很关注乳山的发展,通过活动观摩了解到,乳山市正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医疗综合体项目,下一步将围绕大健康产业,与乳山市相关部门对接,积极探讨建设药品销售供应体系、医养健康方面的合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