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那位接诊患儿倒下的医生 就这样在儿科坚守31年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8-08-06 17:22:00   作者:

重回医院上班的第一天,刘学工在检查患儿的X光片

  大众网威海8月6日讯 (记者 程永生 通讯员 陈媛菲) 7月18日,威海市立医院儿科主任刘学工4小时接诊51名患者后突发心梗被抢救的消息在朋友圈疯狂转发,引发无数人点赞,传递正能量。8月1日,在家仅仅休息了两周的刘学工,又提前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大众网记者一大早,跟随刘学工交班、查房,体验儿科大夫忙碌而高效的工作,感受一个儿科大夫的医者仁心。

  心梗术后14天他重回医院 一小时查看5位重症患儿

  8月1日早上7点30,威海市立医院2号楼住院大厅里人声鼎沸,排队的人群把4部电梯围得水泄不通。挤上电梯,一路拨开人群,记者来到13楼的儿科病区,十几位家长在门口焦急的等待,门里面,医生和护士急匆匆地脚步在病房穿梭,她们早已在孩子们的哭闹声中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7时50分,一位身材瘦高的“白大褂”被人簇拥着走进医生办公室,他就是刚刚做完心梗手术的刘学工。“我挺好的,你们放心吧!”科室里的医生和护士见到主任回来上班,纷纷上前问候,刘学工轻描淡写地说。

  没有寒暄和客套,办公室里医生和护士自觉站成一圈,一天的交接班开始了。“41床入院体温38度3,夜间发烧一次,白班需要看护。”“37床2岁1个月,是重症肺炎”“25床需要输液……”护士的语速快到记者几乎记不住,前一夜当值的夜班医生和夜班护士向大家汇报前一晚病区里患儿的相关情况,新入院患儿、重危患儿、病情变化的患儿及特殊药物治疗的患儿(输血、化疗、生物制剂等)。作为儿科的主任,刘学工要对病房里每一位患儿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脸上不断滴下的汗珠还是告诉我们——他还是大病初愈

  交接班结束后,8点20分,刘学工又开始了每天的危急重患儿查房工作。每次查房时,刘学工都会先跟孩子们互动,套套近乎,“小朋友这么漂亮,爷爷跟你打个电话吧。”2岁1个月的奇奇(化名)入院一周,被确诊为重症肺炎,刘学工走进病床前,拿起听诊器放到奇奇的胸前,又详细地询问患儿家属,“哪一天开始发烧?做了哪些检查?昨晚的精神状况如何?”随后,刘学工翻查病历,拿出奇奇的X光片仔细查看,“看看治疗方案有没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做好对患儿的观察。”刘学工嘱咐身边的主治医生。见到科室里的实习生也跟着查房,刘学工又把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新进展跟实习生进行分享交流。

  因为查看的都是危急重患儿,再加上孩子对检查不配合,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刘学工只查看了5位重症患儿的恢复情况,其间,科室里的医生和护士多次让他休息,刘学工都摆了摆手,示意他没问题。病房里的患儿哭闹不止,给孩子做检查的刘学工也被折腾的满头大汗,一旁的家属忍不住拿出纸巾帮刘学工擦去了额头的汗水。“听说刘主任也是刚刚做完手术,这么快就来看病,真让人心疼。”家属感激地说。

  不愿意出名,但希望医护人员得到尊重和理解

  “在家待不住,早就想过来,放心不下科室里的这些小病号。”市立医院儿科副主任常大芸告诉记者,病床上的刘学工一直是“人在病床,心在儿科”,“我8月1日就回去,正常给我排班。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就要到了,我是一定要回去的!”7月24日晚上,儿科副主任张兰华接到了在家休养的主任刘学工打来的电话,斩钉截铁的话语让张兰华既钦佩,又心疼。此时距离刘学工突发心梗,接受紧急手术不到6天时间。

  术后不到一周,刘学工就通过微信跟儿科医生交流,听说科室有个医生患阑尾炎要住院了,坐不住的刘学工还是没听心内科主任的叮嘱:至少休息一个月。14天后,那个高瘦的“白大褂”又回到了熟悉的岗位。

刘学工的突然出现,让儿科的医生和护士感到吃惊不已

  得知记者来访,刘学工有点意外,“很平常的事,求你们别宣传我了,多宣传一下我们的医生和护士吧。”说起那天惊险的心梗抢救,刘学工并未说太多,聊的更多的是对儿科医生的理解。

  1987年毕业后,刘学工被分配在威海市立医院儿科,31年来,他为无数的患儿诊治过病情。也深知从事儿科的艰辛与不易。

  “儿科常被称为‘哑科’,儿科诊疗有很强的特殊性。”刘学工坦言,患儿不会表达他自己的病情,一个孩子看病,一般是两个甚至更多的家长陪同,面对突如其来的病痛,家属心情尤其急切。这就需要儿科医生水平更精湛,判断更准确,同时也承受着更高的医疗风险。

  如今,虽然身为主任,刘学工几乎每天都会到病房查看危重患儿,及时掌握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儿科大夫理解家长 最怕他们的责难

  在刘学工看来,儿科医生面临的不光是繁重的工作,还要承担与家长的沟通。“苦累都不在乎,但最怕的是患儿家长的责难。”刘学工说。在市立医院儿科门诊,三班倒的工作状态使得每位儿科医生都承载着高负荷的工作量,“一个医生一天看80到100个病号,流感高发季直接翻倍成200个。”很多带孩子来就诊的家长,等待1-2小时,看病5分钟,往往有点被“被打发”的感觉,个别的家长会心生不满、苛责医生。“比如扎针的时候,孩子的血管细,静脉输液扎针困难,稍有不慎,便会引来家长的不满。”很多家长会因为孩子生病变得易怒和敏感。孩子等得时间长、一直哭闹或者用药打针后病情未见好转等状况,都可能会成为家长脾气爆发的导火索。

  其实儿科医生在这几分钟时间里,都是在全神贯注地观、听患儿症状,并做出最佳治疗方案。儿科医生面临的是一场“车轮大战”,往往一坐几个小时都难得起身,顾不上喝水、上厕所,“病号多的时候,真的是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刘学工告诉记者。

  “没有不负责任的大夫。”刘学工说,儿科医生跟家长的心情一样,都迫切地希望孩子早点康复,可孩子和成人不同,病情变化很快,在诊疗手段、用药剂量上都要随时观察和变化,这也招致一些家长的不理解。

  刘学工告诉记者,在儿科工作需要有特别大的爱心和耐心,生活和工作上的烦心事都得压在心里,不能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每天在孩子哭闹声中出诊的刘学工,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遇到着急的家长,就先诊断孩子,判断是需要加急还是按次序就诊,再安抚家长情绪。“多倾听,让对方信任你,才能进行有效的诊治”。

交接班,刘学工在认真的听护士进行病例梳理汇报

  “这工作干了31年,还得继续把它干好。”

  在医疗领域,儿科是任务重、效益差、风险高,不太招人待见的科室。诊疗难度大、工作压力大、医患纠纷远高于其他科室、缺乏安全感与尊重等原因让“逃离儿科”成为近年来很多儿科医生和临床医学生的共同选择。大多数人不相信,儿科医生是名副其实的“两高一低”科室,即高负荷、高风险、低待遇。

  2015年底,上海、南京、广州等多家大医院急诊儿科限诊,让家长们心急如焚,一时之间,“儿科医生荒”蔓延全国。

  “虽然儿科医生工作更加繁重,承担的压力也更大,但儿科医生的待遇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刘学工告诉记者,在综合医院,儿科是收入最低的科室之一。儿童用药剂量少,用药方式与成人大不相同,按照疗程,几个孩子的用药量才相当于1个成人的用药量;做检查困难,像X射线、CT和静脉采血,除非情况特殊,否则不能让儿童去做;有的孩子不配合打针和检查,扎针常常不能一次就成功,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一些药物和器械的浪费。“我们看几十个病号,就是6块钱的挂号费。有的科室给成人做检查,一天里拍的片子无数,但儿科不一样,我们尽量不给孩子拍片子,万不得已才拍一张。检查治疗费少了,大家的奖金自然就少。”

  所以儿科医生招聘难,辞职的多,这种遭遇在很多医院中都有发生。在知乎网站的讨论帖《为什么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中,许多儿科医生留言吐槽,“科室人手不足,工作繁重”、“被家长殴打,被熊孩子烦死”、“未来发展不如其他科室”都是高票答案。而从1999年开始,教育部以“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为由,取消了全国各医学院校的儿科学专业。换以临床医学专业招生,儿科学变成了这个专业中的一门课程。

刘学工和科室里的医生边走边谈论病情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千人儿科医生比率为0.53,美国是1.46。照此比例,我国儿科医生缺口至少20万。

  刘学工告诉记者,当初跟他一起学医的同班同学中,已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远离了儿科,甚至有的已经远离了医生这个职业。刘学工说:“在绝大多数医院,儿科是达不到收支平衡的。”尽管如此,在其他医院因为各种原因停掉儿科门诊的时候,威海市立医院却始终坚持公益的立场,不遗余力地对儿科给予支持,“所有儿科的绩效工资都是院里补贴的。院领导说,儿科倒贴也要继续做下去,而且要做大做强,因为儿科负责的是明天和未来。”这让刘学工感激不已,一次招聘,他向医院申请了6个招聘名额,本来以为能批一半就不错了,没想到,“院领导签字,6个全部同意了。”刘学工既感到欣慰,同时也觉得这份担子很重,“希望他们最后都能留下!”

  这样的愿望并非奢侈,事实上,培养一个儿科大夫,至少需要7年,儿科并非成人科室的翻版,它对医生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留不住,意味着你还要从头再来,“这也是儿科的现状,新人不愿来,原有的人才又流失厉害。”刘学工坦言,“应该提高对儿科发展的重视,让在职的儿科医师乐于在岗位上坚守下去,需要持续不断地多方施策。”

  尽管如此,刘学工还是选择了坚守,“虽然说辛苦,但是总得有人干这份工作。从事了31年这份工作,还得继续把它干好。当看到孩子康复的时候,我们心情也跟大人一样,很欣慰,很高兴。”刘学工说。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