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建设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威海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这样实施

2022-01-05 18:39:0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珏 威海报道

  1月5日,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海文,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市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倪国良介绍《威海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着力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窗口期”,也是国家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山东省建设海洋强省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谋划和指导“十四五”威海海洋经济发展,加快海洋强市建设,制定了《威海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全域建设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为统领,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着力强化海洋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海洋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着力推进陆海统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着力扩大海洋开放合作,深度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打造“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核心引擎、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四五”期间,威海市将持续在海洋优势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上发力,培育海洋经济新增长点,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链、供应链,打造特色海洋产业集群,促进海洋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构建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4+6+3”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做强海洋优势产业,重点关注海洋渔业、海洋食品、船舶海工和文化旅游等4个产业。扩规提档海洋渔业,构建现代种业“2+5+N”发展、海水养殖绿色发展、远洋渔业组织化发展等3大体系,到2025年,优质苗种繁育能力提高到1000亿单位,建造140座现代化多功能增养殖平台,远洋渔业产值超过100亿元。提质增效海洋食品产业,加强海洋水产品综合高值化开发利用,完善海珍品精深加工、特色海洋食材开发、海洋休闲食品制造等海洋食品加工链,培育开拓海洋食品消费市场,提升冷链仓储物流水平,打造全国最大的海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基地。延伸拓展船舶海工产业,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特种船舶修造能力,提高船用配套设备制造水平,构建船舶总装和维修服务体系。推动渔业装备集成制造,推进渔业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研发制造,加快渔业“机器换人”步伐。集群化发展海洋休闲装备制造业,推动钓具产业智能化升级,培育游艇配套产业,加快“游艇经济”崛起。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保护利用海好洋文化遗产资源,促进海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办好海洋节庆展会活动,举办一系列高端海洋会议论坛,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和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打造国际游艇码头,加快建设世界滨海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

  做大海洋新兴产业,重点关注海洋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碳汇等6个产业。海洋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产业,发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支撑带动作用,围绕海洋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领域,支持企业提升装备自主化水平,实现关键技术产品产业化。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产业,面向健康、医疗和海洋生物新材料等领域重大需求,进一步提升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拉长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产业链,加快海产品加工业向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拓展升级。海洋新能源产业,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太阳能光热发电、氢能、海洋生物质能开发,推动风电全产业链条延伸,合理布局风电场,提升海洋能源特种装备制造水平,构建集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等于一体的海洋清洁能源产业体系。海洋新材料产业,扩大碳纤维在海洋领域应用范围,加快海藻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产业化,提高海洋深水非金属复合材料、海洋超深水柔性材料产能,建设一批海洋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打造海洋新材料产业集群。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产业,推进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威海)中心、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建设,加快海水淡化专用膜及关键装备和成套设备自主研发,加强海水淡化装置场景应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海水淡化装备产业集聚。海洋碳汇产业,高标准建设院士工作站、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等平台,提高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碳汇功能,建设蓝碳产业示范园,策划渔业碳汇、海草床碳汇等蓝碳交易项目,探索开展蓝碳市场地方交易试点,积极争取将蓝碳纳入国家碳市场交易。

  做细海洋现代服务业,重点关注海洋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海事海商等3个产业。拓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整合优化港口功能,打造以威海湾港区为龙头,南海、石岛、乳山口等港区联动发展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加强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港口+铁路”集疏运枢纽功能,构建陆海多式联运交通运输体系。持续优化近海航线与运力结构,加大航班密度,拓展陆向腹地,增加内外贸中转业务。以“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城市为重点,积极开辟国际远洋运输、海洋旅游运输和集装箱航线。以港口物流为纽带,带动航运、商贸、临港工业和物流园区发展,推动威海港加快从单一货物装卸港向物流贸易港转变,形成港区一体、港城联动、港产融合的发展格局。完善海洋金融保险业,推动开展海域、船舶、涉海企业的股权、知识产权、涉海金融资产权益等交易服务。创新海洋特色金融发展机制,支持设立引进一批专业化、特色化海洋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开发各类涉海金融产品。拓展海洋保险服务市场,鼓励发展渔业商业保险,开展大宗优势品种养殖保险,提高渔业风险保障能力。支持发展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创投基金、天使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等海洋投资基金,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培育海事海商服务业,提升“黄金水道”服务保障能力,大力推进新兴海洋商务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海洋会展业,针对渔具、海产品、船舶等优势行业和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会展平台和会展品牌。依托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沙窝岛远洋渔业基地等,加强综合性、专业性水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着力打造专业性海产品集散中心,打造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

  随着规划的实施,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环境明显优化,海洋科技创新、人才聚集、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能力大幅提升,海洋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海洋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全国领先,海洋国际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先行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东北亚海洋开放合作中心城市、国际“精致海洋”建设示范市。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占全市GDP比重超过4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8:40:42;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0个以上,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00家以上,涉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400家以上;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和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考核要求;涉海产品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40亿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万标箱。

初审编辑:宋阳

责任编辑:王陆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