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郑云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钊铭 殷子茹 威海报道
上世纪70年代起,乳山人开始养殖牡蛎。从默默无闻的海产“土货”到声名鹊起的生鲜“大咖”,乳山牡蛎这一路走了近50年。
赵守武是土生土长的乳山人,养殖牡蛎已有二十多个年头。
1999年,赵守武和西黄岛村的王志刚合伙,两人一共投了十万块钱养殖牡蛎。赵守武对当年养牡蛎的经历记忆犹新,“我们一共搭了120多个竹架子,养了六七十笼牡蛎。”可牡蛎养殖并不是个轻松活,牡蛎从投苗养殖到长大上市,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年九月份,养殖户们把培育好的半成品苗种投放到大海里,来年的十一月份到年后四月份就是收获的季节。
由于生长周期较长,五月到八月份没有新鲜牡蛎上市,为了填补这一市场空白,让乳山牡蛎四季常肥。2014年,赵守武率先养殖了“三倍体牡蛎”。所谓“三倍体”是指含有三组染色体的生物,由多品种杂交而成,具有不孕不育的特点,在夏季时不喷浆,保证了牡蛎的品质。“养殖技术的优化,让三倍体牡蛎具有一年四季都可以上市的优点。”赵守武说。
如今赵守武依旧保持着当年的生物钟,摸黑就起床,或跟着工人出海捕捞牡蛎,或在码头帮着塔吊打捞牡蛎。采访时,赵守武望着一笼笼打捞上来的牡蛎,告诉记者,“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在海边居住,大海对我的恩情永生难忘,因为他抚养了我,使我发家致富,使我拥有了现在幸福美满的生活。”
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郑云歌
2023年,旅游市场不断回暖,作为全市“大抓经济”的重要一环,今年威海市将怎样继续优化旅游市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3月20日,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宏妮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专访。[详细]
上世纪70年代起,乳山人开始养殖牡蛎。从默默无闻的海产“土货”到声名鹊起的生鲜“大咖”,乳山牡蛎这一路走了近50年。[详细]
目前威海市海洋预制菜生产企业超400家,海洋预制菜品种达到1000多个,先后拓展了欧美、日韩等89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