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威海 全市积极开展优秀志愿服务
来源:威海大众网 编辑: 2013-03-05 16:33:00
大众网威海3月5日讯 (通讯员 海云 见习记者 晓青 实习生 佳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威海市各级青年志愿者组织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目前,全市成立各类青年志愿服务队1000余支,建立青年志愿服务基地65个,累计提供志愿服务300多万小时,受益群众达50余万人次。
不断优化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建设
威海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5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纵、一横”的立体服务网络。纵向构建青年志愿服务四级体系。依托各级团组织,市、县、镇、村四级分别成立了以“青年志愿者协会、分会、服务站和服务中心”为构架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了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办公室设在团市委,负责青年志愿服务的工作部署、调度和考核,逐步形成了科学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横向发展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威海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重视吸纳民间青年志愿组织,先后培育出蓝天救援队、小姜家电等一大批热心公益的社会组织。同时,依托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了威海市创业志愿导师团,发展志愿导师100余人,行业涵盖商品零售、水产养殖、建筑安装、金融投资等领域,“一对一”结对帮扶创业青年60余人,定期组织开展“青年创业大讲堂”、“创业导师进校园”、青年创业论坛等活动,多种形式促进创业导师与创业青年面对面进行交流。
不断深化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建设
在工作中大力拓展服务领域,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品牌,逐步形成了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大型赛会等一大批品牌项目。
弱势群体帮扶工作成效显著。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红色关爱”志愿行动,与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离休干部结成帮扶对子,结对开展亲情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红色关爱”志愿者1万多人,结对服务老党员、离休干部6000多名。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者上门看望、慰问老人,组织老人参加各种娱乐文化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开展“青春助力——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65个,连续四年筹资40多万元开展了“爱心相伴·快乐成长”爱心赠阅活动,为全市8000多名农民工子女免费订阅了报刊。
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优质高效。自2007年起,先后为人居节、渔博会、全运会、铁三赛、世帆赛等10余项大型赛会活动提供了志愿服务,参与人数达到1万多人。以“零差错、零失误、零投诉”的优质高效服务,赢得了与会嘉宾的广泛赞誉。世帆赛中,青年志愿者以“紫色蝴蝶”的形象展现青春风采,被外国运动员和来宾誉为威海最难忘的“城市名片”。
为文明城市创建做出积极贡献。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树立文明城市形象为重点,开展了万人创城活动。联合市交警部门连续四年组织招募交通协管志愿者900多名,在市区重点交通路口,劝阻不文明行为,为外地游客提供导游、咨询等服务,充分展示了威海的良好形象。
不断强化青年志愿服务机制建设
加强志愿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品牌价值,积极开展理论研讨。举办志愿精神座谈会,邀请党校教授、社区居民代表、大学师生等提建议、出点子。深入理论调研,撰写的《弘扬志愿精神 创新管理机制 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志愿服务队伍》的报告荣获山东省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一等奖。
强化志愿者教育培训。借助市红十字会、高校、医院及专业团体,定期为志愿者提供通用知识培训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志愿者的组织纪律观念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为长期进行志愿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极选树培养优秀典型。深入挖掘宣传优秀典型,精心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先后推出了蓝天救援队、高晓波等一批国家级、省级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志愿服务、支持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据悉,威海市将重点围绕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以弘扬志愿理念、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为着力点,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青年志愿服务成果,为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做出积极贡献。继续推行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借助志愿服务专业策划机构,以“基层团干部+管理型志愿者+志愿者服务队”的运行模式,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志愿服务项目,并从中培育、扶持重点优秀项目,实现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实现青年志愿者网络化管理。以威海共青团网、青年志愿服务网和青少年在线微博等新媒体为载体,加强青年志愿者网上注册工作,搭建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网上沟通交流平台,从而实现网上注册、网上管理、网上服务“三位一体”。探索志愿服务有形化阵地建设。充分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青年志愿服务岗和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建设,在城区内建设青年志愿服务岗亭,以志愿服务有形化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集中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及时启动创城青年志愿服务行动,依托各类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素质提升、维护文明交通秩序、绿化净化美化城市环境等专项活动。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