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新闻

探索共赢共建 中韩产业在威海南海“共舞”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6-04-26 15:22:00   作者:

  大众网威海4月26日讯 (通讯员 刘昌勇 孙大伟 记者 王晓青) 近段时间,威海南海新区蓝创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媛经常往返于威海南海新区与韩国仁川之间。年初,他们公司在仁川建设了中海川公共海外仓,目前国内各项手续审批完毕,在韩国也完成了注册,仓库完成装修并备齐货物,近期将投入运营。与此同时,位于威海南海新区的德瑞博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内,韩国客商往来频繁,该公司与世界500强韩国韩华集团、DK集团合作新上的汽车锂电池项目,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韩国项目“引进来”,威海南海新区项目“走出去”,两地合作交流日益频繁深入,正是威海南海新区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建设中韩合作产业园,致力于打造对韩合作特色示范区的突出成果。

  面对各地纷纷抢抓中韩自贸机遇的大势,威海南海新区棋先一招,在临港产业区规划建设62平方公里的中韩合作产业园,以构建新型中韩经济合作关系为出发点,以威海南海新区产业优势、广阔土地资源等为基础,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海洋食品医药、信息技术等六大产业以及文化创意、影视、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加大对韩国技术领先和技术创新性强项目的引进力度,探索在智能制造、海洋经济等领域建立中韩共同研究中心和联合创新机构。

  “中海川海外仓是新区企业走向韩国的代表。中海川是‘中国威海仁川’的简称,我们取这个名字,目的就是要展现威海南海新区对韩合作的成果。”郝媛说。中海川海外仓和韩国锂电池项目均是今年威海南海新区对韩产业方面刚签约的项目,目前入驻这里的韩资项目已近20个。

  韩国项目为什么纷纷涌向威海南海新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开放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中的定位给出了答案:依托威海南海新区,打造中韩合作产业园。发挥发展腹地广阔的空间资源优势,为中韩高端制造企业及新兴中小企业打造发展、创业平台;重点与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探索开展产业园区合作示范。

  “威海南海新区文化资源丰富,与仁川更是地域相邻、文化相近,具备文化、经济交流合作的先天优势。”韩国韩中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会长朴胜喜说。在打造文化交流先行先试区过程中,威海南海新区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加强中韩双方在影视、动漫等文化领域的合作。最近热播的电影《我的新野蛮女友》便由中韩联手打造、威海南海新区管委联合摄制,并在威海南海新区取景拍摄。该影片是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按照协议规定,韩国与中国合拍影片享受国产影视剧待遇的首部影片。在中韩文化科创产业方面,威海南海新区规划建设了动漫、软件产业园,中韩影视产业园也在规划建设中,还举办了中韩文化交流展、中韩美博会、中韩媒体行等文化交流活动。

  频繁的文化交流,彰显并放大了新区优势资源对项目的吸引力。威海南海新区与仁川自由经济区建立合作机制,探索中韩产业园平行双向开发运营模式,结合互联网+趋势,采取“虚拟园+实体园”分步推进,逐步实现双向平行管理、双向协同定位、双向产业投资、双向要素流动的模式示范。争取实现威海南海新区与仁川自由经济区在招商政策、推介渠道方面的共享,共同打造面向中韩市场的优质招商项目,共创中韩产业联合招商品牌。

  在创新平台搭建方面,蓝色创业谷专门开辟了2万平方米的韩国高新技术产业孵化起步专区,承接韩国高端技术、高端产业转移孵化,还与韩国板桥科技谷达成合作协议,共建中韩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现在,威海南海新区正探索蓝色创业谷与仁川创业孵化器Spark Labs的双向孵化机制,以双边优势资源共同为中韩科技型创业企业在项目孵化、专利保护、科研创新、市场开拓领域保驾护航。同时,依托蓝色创业谷建设中韩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大力吸引韩国科技企业及对韩中小企业进驻。

  项目引进后,威海南海新区坚持前期手续办理全程代理、在建期间全程协调、竣工投产后全程跟踪的“三个全程”服务,帮助韩资项目落地投产。

  “中韩合作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正处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工业革命与经济创新发展形成的历史性交汇时刻,中韩两国均出台了以制造业升级、中小企业发展为主的创新驱动战略政策,当‘中国制造2025’与‘韩国制造业创新3.0’战略进一步深度融合,中韩合作产业园一定能成为中韩两国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大舞台。”威海南海新区管委负责人说。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