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新闻

乘火车赴威海看海先要“蒸桑拿”

来源:武汉晚报   编辑:   2013-07-30 10:40:00

火车车厢接头处,温度高过40℃。
火车车厢接头处,温度高过40℃。
K1068次列车车厢内,旅客们用扇子对抗炎热。
K1068次列车车厢内,旅客们用扇子对抗炎热。
 

 

  【读者来信】

 

  请给武汉人清凉的看海梦

 

  请给武汉人清凉的看海梦

 

  武汉晚报编辑部:

 

  2011年12月中旬,武汉地区几家主要媒体同时刊登了一则消息:武汉至威海的K1068次绿皮火车将于明年(2012年)1月1日起全换成空调车!

 

  我们这一群多年饱受旅途酷热之苦的武汉人见此新闻,不禁奔走相告:我们终于要同老旧、没空调的绿皮火车告别了!

 

  武汉早已有上万人为了避暑在威海等地买了房子,每年怀揣着看海梦,扶老携幼,前往山东看海避暑。其中,既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几岁的小毛毛。可是,每登旅程却备受煎熬,因为武汉直达威海的火车只有一班K1068次。这趟车只有一节软卧车厢有空调,其他车厢都只有一把小风扇,窗户也只能打开十几公分,闷热的车厢犹如蒸桑拿一般令人窒息难受。还没到山东,他们就已经被闷热的车厢折腾得筋疲力尽了。等到8月底人们赶回来上学上班,又是一场折磨,不少人在回程的车上表示:“以后再也不来了!”

 

  即使如此,在夏天的旅游旺季,这趟车也是一票难求。

 

  一则“换成空调车”的新闻,让武汉人的清凉看海梦得以实现,大家等啊等,盼啊盼,以为来年六月就可以登上惬意之旅。然而,到了2012年、2013年,等待我们的依然是老旧的K1068次火车,依然是酷热难当的“蒸笼”车厢。武汉人的看海之旅为何如此崎岖?

 

  开通武汉至威海的空调列车,不仅是为了圆武汉人的看海梦,对于武汉、威海两地及沿线的经济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希望有关交通部门能够听到人民的心声,让大家能够共赏清爽惬意的海滨美景!

 

  一群退休老人

 

  执笔:贾海权

 

  2013年7月13日

 

  (本报有删改)

 

  【记者走访】

 

  八成旅客呼吁“换车”

 

  接到来信后,记者进行了了解。汉口火车站有关人士向本报证实:这趟汉口往返威海的K1068次列车确实是全列没有空调的老式“绿皮车”,这趟车还是目前武汉地区最后一趟长途“绿皮车”。像这样的跨省长途“绿皮车”,全国目前有40多趟,还不到全国铁路每天开行的旅客列车总数的百分之一!

 

  正值盛夏,乘坐这种如今已罕见的没有空调的火车,是种怎样的感觉?上周末,本报记者登上了这趟火车来做实地体验。

 

  汉口往返威海的K1068次列车全程1268公里,连接着湖北、安徽与山东三省,单程开行22个小时。

 

  在停满了空调车(俗称“红皮车”“蓝皮车”)和动车组的汉口火车站站台上,这趟绿油油的火车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早上7点半,记者随同乘坐K1068次列车的乘客们开始进站上车,从凉爽的空调候车厅突然进入封闭的车厢,不禁感觉有些闷热。记者在车厢看到,不少乘客一放好行李就焦急的打开了窗户,有的则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小扇子送风,一位中年女士拿着纸巾,不停地擦着额头上冒出来的汗。

 

  由于是老式“绿皮车”,19节车厢中,除了1节软卧车厢自带发电机有空调,其他8节硬座和5节硬卧车厢都只能靠头顶的摇头风扇和开窗通风。

 

  早上8点半,记者拿出准备好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到了35℃。

 

  车上哪儿最热?列车长康述好将记者领到了两节车厢接头处的茶煤炉处。记者明显感觉到热浪滚滚。这里不管是早上还是中午,温度都高达近50℃。

 

  车上乘务员坦言:每年夏季,是乘坐这趟车最遭罪的时候。加上节假日硬座车超员,那种感觉无异于“蒸桑拿”。记者在车厢内随意走动了一下,马上就汗流浃背。硬座车厢里,几位师傅早已不顾小节,打起了“赤膊”。

 

  记者就“是否支持换空调车”问题在软卧、硬卧、硬座车厢随机调查了20名乘客,八成乘客支持“换车”。

 

  家住常青花园的尹女士5年前在山东乳山买了套房,每年夏天带着80多岁的老父母去住一两个月避暑看海。她抱怨:“夏天去山东的多是避暑旅游的,全家出动,老人小孩蛮多,没空调怎么受得了。”

 

  也有一些受访的旅客表示“无所谓”或“就这样蛮好”。老家在麻城的黄师傅及老乡在武汉一家建材厂工作,他们几十号人几乎每个月都要坐这趟车回家一次。“只要8块钱,武汉打个出租车的起步价,就可以回麻城。而且一个小时就到了,热嘛,忍一忍就好了,”黄师傅说。

 

  换车意味着票价将调高。目前这趟车从汉口到终点威海站,硬座票价只需88元,硬卧票价179元;同一运行线路的同时速空调列车,硬座、硬卧票价则分别需要138元、270元。“不同消费水平的旅客,有不同的需求与选择,”康述好列车长也表示,有几趟火车的部分线路跟这趟车重合,但上座率却不如这趟车,由此看来确实是“一个便宜三个爱”。

 

  而车上唯一一节有空调的软卧车厢,由于只有36张票而显得格外紧俏。汉口火车站有关人士证实:这趟车的软卧票堪称“香饽饽”,常年一票难求。

 

  据记者了解,由于这趟车客流常年火爆,也是威海前往华中、华东地区唯一一趟直达火车,铁路部门确有打算在去年春节前将此车更换为空调车。但后来因故没有实现。主要是因为新添购空调车体没有落实。据铁路人士称,车体并不是想换就换的,必须报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准。

 

  “我们也希望早日能改成空调车,这样列车工作人员环境也能改善好些,旅客坐车也能更舒心。”康述好列车长坦言。

 

  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文/见习记者 李元

 

  图/记者熊波 实习生王卓

 

  【链接】

 

  那些年的“绿皮车”

 

  那些年的“绿皮车”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全国铁路线上的旅客列车都是清一色的“绿皮车”,没空调、大煤炉、摇头扇……都是它的特色词。

 

  上世纪九十年代,京沪出现车身为红色或蓝色的空调车。在武汉,最早开行的空调列车当数进京的38次特快及到宜昌的“三峡号”、到十堰的“武当号”旅游列车。

    2000年以后,K字头的红皮空调车和T、Z字头的蓝皮空调车已占了客运火车的半壁江山。2007年,武汉铁路进入“子弹头”动车组时代。2012年,武昌开往十堰的K8128次列车更换为空调车,武昌站告别“绿皮车”时代,仅剩几趟市内职工通勤车。

 

  而在全国,像K1068次这样的跨省长途“绿皮车”,仅剩郑州至温州、合肥至东莞、宝鸡至阿克苏等40多趟。原铁道部相关负责人去年表示:考虑到不同消费能力与层次的旅客需求,铁路部门仍会保留部分“绿皮车”,但主要以省内中短途为主。长途列车将以空调车为主。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王瑜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