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儒家交响乐《人文颂》 新形式弘扬传统文化
来源:新华娱乐 编辑: 2013-10-17 14:57:00
近期,“国际和平日《人文颂》奏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汉字听写大会引发汉字书写热潮”、“多国兴起汉语热,孔子学院遍地开花”、“学者建议增加孔子诞辰等文化纪念类节假日”……来自各界弘扬中华文化的声音铺天盖地,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公众眼前。这一方面是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另一方面也是让人们重新关注传统文化。
文化界:唱响《人文颂》 架起文化交流的无障碍通道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目前,它在世界文化上的影响力还非常不足。如何把传统文化资源改造成为向世界展示的文化软实力,传播的手段极为重要。
深圳原创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响乐《人文颂》做了有益的尝试,用西方交响乐的方式演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1个多小时的《人文颂》演出结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会堂里的观众们掌声和赞叹如潮水般涌来。尽管语言不通,尽管文化差异巨大,但是美妙的音乐和它所传达的美好的精神理念,却超越了种种隔阂和阻碍,在人类心灵中共通的地方引起了深深的共鸣。
文字需要翻译,语言也有边界,但是音乐没有国界,它可以超越任何民族和国家的界限。通过音乐,《人文倾》丰满真切地竖立起一个伟岸崇高的君子形象;通过歌唱“仁、义、礼、智、信”,《人文倾》赞颂了人类的仁爱、气节、和美、智慧和信义,宣扬了人的文化生命和道德本质。而 《人文颂》在表现形式上选择了西方交响乐的形式,让西方世界能够分享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并为解决当下全世界面临的困境提供中国药方。
王京生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一文中指出:“张扬这种以人为本的古老文化价值观念,就是张扬我们的文化主权。”
他说:“在今天,所谓全球伦理和普世价值,就是尊重人、以人为本,没有比这更大的普世价值了。中国要弘扬的文化主权,是要张扬以人为本的古老文化价值观念。这就是我们文化主权的核心价值。”
传媒界:汉字听写大会 娱乐之外对汉字文化深思考
邋遢、攫取、跋扈、鳏寡孤独、火铳……这些口头常用的汉字,你会正确读写吗?近来,央视一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让许多观众认识到了汉字的复杂与精辟,开始重新审视手写汉字的魅力。国庆长假期间,很多人早起,看9点的节目,掀起一场“书写汉字”的热潮。
一档节目,之所以能让观众如此青睐,一方面源于营销成功,更重要的原因是汉字听写大会不同于一般的娱乐节目、歌星影星PK。娱乐之余,更是一种对于中国源远流长文字文化的纵深思考,让观众和社会群体,都有精神收获。正如总导演关正文所言:“中国汉字文化和流行歌曲演唱相比,自有更加深厚、动人的魅力,‘汉字听写大会’带来的戏剧性、观赏性极强,同样具有流行性。在收视率的竞争中不惧怕任何节目。”
“每一个汉字都是有故事的。”重庆市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社会学家谭刚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进入互联网时代,汉字等一些代表传统文化的元素日益被现代人所忽略,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上升,人们追求内在文化底蕴的渴望与日俱增,节目的火爆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它还直接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总体上讲,节目体现出的心灵文化价值远大于比赛本身价值。”
他同时还强调,继承和发扬汉字文化,不能仅仅依靠一场比赛来推动,“真正的推动力量主要来源于系统的汉字文化教学和对汉字的日常书写使用,这样才能将文字本身的内涵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教育界:设立孔子学院 沟通无国界从推广语言开始
2004年,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始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和最正规的汉语教学渠道。
2004年11月21日全球首个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近10年间,孔子这位中国贤哲的画像,挂进了世界106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孔子学院也成了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毕竟只有懂得了一个国家的语言,才能进入这个国家的文化体系,才能真正开始理解它的文化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学院的开办给想要了解中国的外国人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不过,通晓语言和接受文化毕竟还是不同的两件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汤一介认为,“现在的孔子学院有一个问题,主要是教语言,教文化的比较少。”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交流上的意义,更多的还在于它能否在推广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将主流的中国文化广为传播,让世人看到一个不被扭曲的真实的中国。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孕育了五千年的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力不断提升,中华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这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符号,正在成为新的发展亮点。
责任编辑:滕佳蕾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