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完美落幕 带给观众的反思
来源:新华娱乐 编辑: 2013-10-23 09:59:00
2013年10月18日,央视携手国内电教行业领导品牌诺亚舟优学派打造的大型创新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完美落幕。来自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陆佳蕾夺得首届汉字听写大赛的总冠军。该档节目自8月2日首播以来,深受全球华人的追棒,收视全线飘红,创造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收视奇迹。特别是选手们的高水准比拼,不仅展示了中华汉字的无穷魅力,而且书写了传统文化的文明传递,让节目观众受益良多,掀起了一股全民书写汉字的热潮。
“一年一度的汉字狂欢”由来自全国31个省及港澳台的学生组成32支代表队,历经8场复赛、2场半决赛、2场最佳个人晋级赛和1场总决赛,最终决出汉字听写最强者,其参赛规模和汉字听写水准均创历史之最。同时,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独家冠名商诺亚舟优学派联合《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特设“中国汉字优学奖”,这个奖项是颁发给参赛队伍3所中没有现代化的教学环境、设备,也缺少多样的学习、阅读资源,但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队伍,他们分别是:西藏拉萨市第四中学、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种田乡种田中学、云南民族中学,奖品为由诺亚舟教育电子提供的每个学校40台价值千元的诺亚舟经典款学习机。诺亚舟优学派承载了14年教育精髓的品牌,再一次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学子,让他们也享受到了与大城市的孩子同样的优质教育。
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何能够得到全球华人的青睐,收视长红?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让观众重视“提笔忘字”的现状,观看节目可同步学习并改进
全民普及电脑,习惯了键盘敲字的今天,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写日记变为写博客,便条被电话替代,无纸化办公被广泛推行……提笔忘字成为长期接触数码产品人群的通病,更令人遗憾的是,能够觉察到这种现象、引起关注的人很少。而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适时推出,当这群平均年龄不到14岁的孩子们轻松驾驭那些高难度的汉字听写时,我们这些“被数码”的人却连那些常见到的汉字都无法正确书写,这才让大家真正觉悟到汉字书写危机的到来,那些年写过的汉字全都归还给我们的老师。同时该档节目也让观众顿悟汉字手写的重要性,明白了手写汉字对于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据了解,不少人士在看完节目后纷纷将手机上的拼音输入法改成了手写输入法,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潮流。
其二,参赛队伍、竞技规则、听写题的难度皆创史上之最
首届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由来自全国31个省及港澳台的学生组成32支代表队进行比拼,参赛队伍的规模创历史之最。每个代表队有5位选手参赛,均是由本省市重点中学或“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中,经过严格选拔后,派出的汉字听写高手。其次,在比赛中,选手不仅书写错误要被淘汰,书写不规范也将面临出局,即“只要一次失误,就被淘汰”的比赛规则,堪称史上最严格的汉字听写竞赛。最后,每期节目的汉字词语涉及知识面广泛,如:生物、历史、地理、人物、文学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半决赛、最佳个人晋级赛、总决赛中,许多听写题,现场成人听写团的正确率为0%,听写题的难度让全国观众“汗颜”。
其三、它不是选秀节目,而是一档关系传承华夏文明,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节目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金越指出,“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对于我们传承华夏文明无疑是一个最有力的推动。
另外,它是一档全国各省市汉字听写大比拼,参赛的代表队皆担负着为自己所属省市争得荣誉的重任,所属省市的群众皆是他们的后援团。因此,它更是一档文化复兴的节目,而绝非选秀节目所能相提并论的。它一方面可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另一方面让汉字文化得以交融,各省友谊的种子得以播撒,各省“振兴中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得以凝聚,汉字书写美德的观念得以传递,让全国各省市的百姓共同开启通往文化复兴的大门,共同建设属于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
首届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已落幕,得到了党中央、各省市政府、全国人民的高度好评。它远远不止于汉字听写竞赛,它让我们清晰认识到每个汉字的创造都有它的故事和传说,都有它的深刻内涵和特殊意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典籍浩如烟海,而且它的形体、意义古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还有众多的同音字、易混淆字。因此,该档节目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希望这样的好节目能继续办下去,不断的激励中华儿女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铭记中华民族的历史,进而为实现伟大的文化复兴梦起到最有效的推动效力。
责任编辑:滕佳蕾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