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新闻

登山家眼中消逝的冰川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李华   2014-11-26 21:40:00   作者:李华

  陈业伟

  陈业伟连续十多年拍摄8000米以上冰川变化

  他忧心自己的摄影作品会成为历史档案

  他是全球首位独立完成14座8000米级雪山行摄的摄影家,他离开繁华都市的证券大厅,走上了孤独逐梦之旅。

  每一次出行,都是危险的开始,但他还是在这条路上走了10年。

  他是陈业伟,知名摄影家、《因为山在那里》一书作者。他看到了8000米以上的雪山宏伟的轮廓,抓拍到美妙的景色,同时也感觉到美丽雪山的消融:仁龙巴冰川、来古冰川、长江的发源地格拉丹东雪山……

  如果有一天美丽雪山的盛况不再,“我的照片变成历史的资料是非常悲哀的事”。

  他曾三次登顶珠峰,2007年他在珠穆朗玛峰北坡不远处的青藏高原上,拿出了一张由伟大的英国登山家乔治·L·马洛里于1921年拍摄的黑白照片,86后,他在同一位置对比今昔,冰流减少让他震惊,他发起冰川图像研究计划,见证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变暖和冰川迅速消融。

  他是大卫·布理谢斯(David Breashears)世界传奇登山者,环境摄影家。

  2014年11月,陈业伟和大卫·布理谢斯在北京见面。他们二人还办了图片联展。他们都是珠峰来客,见证着冰川的壮丽与变化。

  文/广州日报记者李华 实习生张波 图/受访者提供

  陈业伟出生在广西岭南一个小山村,他是大山的儿子,儿时开始,他就梦想着能够把它们的影像留存下来。他因为对山的痴迷而走上对摄影痴迷的这条路。从业证券让他有了追寻梦想的基础。当他最后一次离开办公场所,回望夕阳下的熟悉环境,那一刻他告诉自己:我该告别年轻时的梦想,开始新的人生了。

  广州日报:2007年你打算拍14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你说在印度的时候忽然有了这种使命感?

  陈业伟:在2007年之前,我只是对摄影感兴趣,喜欢雪山,喜欢西藏,就不断地往西藏、尼泊尔这边走。后来到了2007年的时候,我自己也积累了一些片子,但在当时并没有给片子安排一条主线下来。到了2007年之后,我就思考该怎样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作为一项事业去做。2007年的时候,我在加德满都发现了很多关于喜马拉雅的书籍,后来我就发现没有人拍14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而且在书店里几乎找不到关于西藏的照片,后来就有了这个想法,到了印度大吉岭之后,我也才发现确实没有那方面的书籍,于是就下定决心,希望自己能完成这个梦想。

  广州日报:每次都有危险?

  陈业伟:所有的危险都是无法预料的,所有的危险都是猜不到的。但是我觉得偶然会发生的这种危险是不需要我们考虑得太多的,如果说有危险就不去做,那么这个人估计只适合躺在床上吧。

  广州日报:你遇到的最危险的情况是什么?

  陈业伟:这本书也提到过,我在巴基斯坦的时候,曾经出现过滑坠;还有一个我在5000多米的海拔,深夜抛锚的情况,如果不是最后我偶然将汽车发动起来,可能到最后就给冻死呢。还有一次遇到雪崩。

  广州日报:杨春风遇难触动了你?

  陈业伟:杨春风他的梦想其实和我都是一样的,都是14座8000米雪山。他的遇难就停止在第12座雪山上,他的遇难给我的感触是,很多事情不是你想可以做得多完美就可以做得到的,这个过程当中就是赶紧把我自己的照片给洗出来、把我的资料给整理出来,不然我有一天也会像杨春风一样倒在路上。因为杨春风的这个事情,我的计划就改变了,所以我就有时间来写,来整理我这本书。

  广州日报:你认为最美的雪山是哪一座?

  陈业伟:我认为最美的雪山其实是乔戈里峰,这座8000米雪山,山形非常得漂亮,它有非常陡峭的悬崖绝壁,终年云雾缭绕,能看到它的概率非常小,更增加它的神秘感!这也是登山难度中最大的雪峰,很多人都喜欢去攀登乔戈里峰。

  广州日报:以你10多年的拍摄经验来看,感觉它的消融速度快吗?

  陈业伟:这次我和大卫在北京做了(图片)联展。他其中有两张照片非常明显,一张拍摄于1921年的卓奥友冰川,同样位置的另外一张照片拍摄于2009年。也就是说27年间,它的变化程度很明显。原来一条塞得满满的冰川,88年后再去拍摄的时候,这条冰川几乎消融了,几乎看不到了,冰川退缩了。远远看过去只剩1/5,近4/5冰川消退后,被绿颜色的湖泊代替了。这个消融的速度太快了,20多年里,4/5的冰川就没有了,太明显了,就像一只被放干了血的动物躺在那,是血淋淋的事实。

  广州日报:你拍摄雪山10余年,你亲身经历感受怎样?

  陈业伟:珠峰的冰川消融,以我自己的体会,我在2007年,第一次去EBC(即珠峰大本营)珠峰南坡与现在相比,我能感受到冰川在退缩,冰川的厚度有明显的变化。我2007年没有拍关于冰川消融的对比照片,但我作为一个经常去雪山探索的人,能感受到冰川退缩。因为冰川退缩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之处。因为冰川消融在短时间内植物不能长出来,一些小的草长不出来,但是时间长了,如果是10年的话,这个草能长出来,也就是说,在很多冰川上可以感受到好像(冰川消融)是昨天发生的事,这种感觉很明显。

  广州日报:你跟当地人接触,他们是否也感受到冰川消融?

  陈业伟:他们有和我说到,尤其是我的一个向导,他就说,最近几年气候变化无常,有时一年都不下一场雪,但有时在反常的情况下会连续下几天暴雪,这种变化,尤其是泥石流、夏天的洪水也比以前更密集。原本6月份才会出现冰雪融化造成大量雪水形成洪流,现在三四月份就有了。

  他们常会跟我说,以前他们从这里可以很容易越过这条冰河,现在很难再越过这条冰河,以前没有桥,现在要搭桥才能过。他会说很多细微的东西,我能感觉到他们觉得现在变化很大。像有个向导,在山里走了10多年,他就说,我们以前住在什么地方,现在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因为没有草了,就是洪水冲到这个地方,不能住了。经常跟我谈些生活的变化。我在这10年里,在每年的秋季都会在喜马拉雅的南北走动,但是去年到今年,我连续遇到了两次暴风雪。去年,我的向导说,暴风雪是他在山里遇到的最大一次暴风雪,这种气候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

  广州日报:你感觉国内雪山、冰川消融得比较快的有哪些?

  陈业伟:玉龙雪山是其中一个,我没有这方面的照片,但是我在9年前的2005年,我到玉龙雪山时,还有冰川,现在看看玉龙雪山,几乎已经没有冰川了,而且是常年没有。而且玉龙雪山以前,夏天时还会有雪。现在夏天几乎看不到雪,这个变化非常明显。这是我亲身的感受,也是我的个人推断,玉龙雪山为何没有雪了还需要科学的论证。仁龙巴冰川、来古冰川,消融也非常明显。玉龙雪山没雪,这是让多少游客遗憾的事情。

  广州日报:目前雪山在消融,14座8000米以上雪山壮观的景色,以后是否会消失?

  陈业伟:这也是我担心的,那天我跟大卫谈到这方面问题时,他说到这样一句话:我跟你的照片不一样,你的照片是从艺术家的角度来拍这些风景、这个美丽的地球,但我是以现实的态度,拍的是冰川的消融,我不希望你的照片成为历史的资料。当时,我也非常有感慨。我当时说,我的照片变成历史的资料是非常悲哀的事。

  大卫·布理谢斯,世界传奇登山者,环境摄影家,电影导演,2007年他登上珠峰,坐在同样的位置望着英国登山家乔治·L·马洛里于1921年拍摄的黑白照片,对比着今昔眼前的景象,他被这片区域的巨变所震惊:宽阔的冰河向后缩短了超过半英里,留下了岩床上几座正在消融的小冰峰。远处珠穆朗玛峰的冰流同样也已经减少,暴露出了更多的岩石。

  正是在那时,大卫决定开展冰川图像研究计划。这个计划已追溯了一些世界上最伟大的山地摄影师在过去的110年里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摄影作品。然后他重返故地,在同一个拍照的地点,重新拍下当下的状况。见证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变暖和冰川消融。

  “我希望带给参观者事实——全球变暖的严重后果。意大利摄影家维托利奥·莎拉1899年在尼泊尔詹努冰川拍摄的照片显示,巨大的冰舌覆盖着山谷。然后再把这张照片和我2009年拍摄的照片做个对比:冰川消失了,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深远的忧虑。”大卫说,一旦这些冰库消融将会危及地域宽广却又人口众多的亚洲,水源和粮食安全将会告急。

  北京活动之后,大卫·布理谢斯回到尼泊尔。目前,他在5600米海拔的珠峰大本营继续冰川图像研究计划。

  陈业伟看到大卫·布理谢斯的一组冰川消融的对比照片,它就像一只被放干了血的动物躺在那。陈业伟也担心他拍摄的照片会成为绝唱。

  目前,陈业伟和大卫·布理谢斯打算合作一起考察长江的源头格拉丹东雪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曹昱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