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最美瞬间:五一摄影大赛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美好。每天,在
-
改革创新行进中·山东故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全省上下把改革作为应对
-
飞人刘翔正式退役
著名田径运动员刘翔在自己的微博中正式宣布结束自己的
2015年高考作文遭吐槽 专家:应试教育作祟
来源:中新网 编辑: 2015-06-08 09:44:00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7日上午,2015年高考拉开帷幕,历年高考题目中最受关注的语文作文题目纷纷出炉。各地样式各异、角度新奇的作文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一些题目迅速因为“不知所云”、“晦涩难懂”走红网络。专家表示,近年来高考材料作文题目频遭吐槽,其实多源于应试教育思维作祟。
今年高考语文科目,部分省市仍然延续自主命题,全国统一命题的试卷分为新课标一卷和新课标二卷。因此,今年全国31个省份的高考作文题目共有16个。
观察7日中午出炉的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先阅读一段材料,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的材料作文题目依旧成为主流,但就是这些“结合材料、自选角度、不限题目、不限体裁”的开放性命题,却遭到不少考生和网友吐槽。
“蝴蝶翅膀的颜色,安徽作文的材料读了几遍都没看懂”,“丝瓜藤和肉豆须,山东作文题是个什么鬼”,“全国卷居然考写信,现在的孩子还知道写信的格式吗”,“浙江作文考‘文章与人品’,这是娱记出的题吧”,“幸好高考地早,现在的孩子如何来答这么奇葩的作文题”……
作文题目出炉后,除了在网络上引发网友热议,一些门户网站也开始以“最文艺”、“最奇葩”、“最高大上”、“最不知所云”等标签,对今年各地作文题目展开网络调查问卷。
在网友的投票中,今年作文题目中“难度系数”较高的当属安徽卷的“蝴蝶翅膀的颜色”,山东卷的“丝瓜藤和肉豆须”,以及浙江卷的“作品与人品”。
“总体来看,今年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继续沿用多年来的材料作文命题思路,同时,作文题更强调思辨和表达,不再那么与时政结合紧密,这是在向作文本质回归。”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
对于被网友视为“最难写”的安徽作文,熊丙奇称,“安徽作文材料大意是:蝴蝶的翅膀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但因为有特殊的结构,在阳光下会显示出五颜六色。这给了考生思辨和表达的空间,考生可以有自己的观念、想法,只要自圆其说,严密表达即可。”
熊丙奇说,材料作文是给材料,由学生自行命题,其实是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内心所想。而就目前的高考材料作文题目看,虽然材料作文给学生更大的思辩、表达空间,可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采用套题、宿构的思路,应对材料作文,没有自己独到的观念,这导致考生难以取得高分,甚至看不懂题目。
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其实是在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但是,为何广大考生群体,甚至整个社会舆论中都充斥着对于材料作文题目的吐槽之声?
“大家都在抱怨‘看不懂’,这其实就是因为广大考生、普通网友,以及新闻媒体,都是在用命题作文的眼光审视材料作文。”熊丙奇对中新网记者分析,拿到材料作文题目,大家都在像猜谜一样,总想为材料作文找出一个主题句或者一个主题词作为破题点,这种思路下,那些发散性强的材料作文,便让人们觉得难度较大。
熊丙奇说,之所以材料作文每年都会引起社会舆论的争议讨论,这与长期以来中国学生的应试教育培养密切相关。
“大家都成长于应试教育环境,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前,仍有大部分学校还是用传统的灌输方式训练中学生的作文,我们的中学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表达的培养,遇到写作总是主题先行,甚至一些老师在教考生如何‘套题’,甚至押题。”熊丙奇说,用应试教育的思路去对接开放思维的命题,自然难免遇到“无法接轨”的情况。
提及材料作文如今面临的答题困境,专家还表示,相对于材料作文,今年一些省市的命题者,也没有摆脱命题作文的传统思维,在材料作文中,没有设问,也没有给学生思辨的空间,一看材料,就知命题者的意图,考生行文也就可能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比如北京作文,出题者给学生多个选择,这是好事。但两个大作文一个是 ‘深入灵魂的热爱’,一个是‘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这都具有很强的主题先行色彩,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很多学生的作文,可能沦为抒情、喊口号。”熊丙奇说。
专家表示,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改革趋势,出好材料作文,需要有开放式的思维,切实摆脱命题式主题先行思维,而写好材料作文,则需要学生“我笔写我心”,从套题、宿构中解放出来。(完)
责任编辑:张雪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