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新闻

山东高考作文“备好的行囊”考查价值取向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   2016-06-09 09:38:00   作者:

  齐鲁晚报济南6月7日讯(记者许亚薇实习生尹鑫) 7日高考首日,语文作文题目依旧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与去年让考生们迷茫和纠结的“丝瓜藤和肉豆须”不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备好的行囊”更易理解,让考生有发挥余地。

  2016年山东卷作文题目,在形式上选取了一段富有哲思的语言材料,内容上集中探讨“人生漫漫旅行,我们的行囊中到底需要准备些什么”。

  作文材料内容为:“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语文考试总体来说不是很难,作文题目也比较好理解,我是从‘舍与得’的角度来写的。”6月7日中午语文考试结束后,考生小李说。

  在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吉林絮看来,这段材料最鲜明的特征是极富思辨性,即“准备好的却没有用到”“没有准备的却可能有用”,“有用”与“无用”等概念的解构分析,恰好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

  吉林絮说,在解析“行囊中的储备”时,既可以谈及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曾让我们用力准备,却可能在旅行的某些时刻被弱化或弃用;也可以谈及诉之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理想信仰、乐观心态、诗意情怀等。

  “有时候务虚的东西看似无用,没有刻 意准备,却可以濡养人的精神气质,伴随整个旅程。”吉林絮解释,“无用之用”,终为大用……在写作过程中,概念的解说是不可或缺的,而背后原因的挖掘能体现理论深度。

  此外,行囊中的东西,也可以在某些情境下建立联系或相互转化,最终成就文章的高度。那么,“行囊”一文的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吉林絮提出了如下建议,行文过程中考生需要着眼全篇,抓住关键词,分析概念,探讨关系;同时要重点突出,谈及个人体悟写出真情实感;也可以贴近时代现状,写一篇闪烁思想火花、凝聚理性智慧的文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蕊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