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新闻

威海经济工作会 哪些民生实事与咱息息相关?

来源:威海晚报   编辑:   2016-01-06 10:23:00   作者:

  威海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有很多内容都与咱老百姓们息息相关。人活一生,最惬意的无非是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孩子能够开心地上学、父母能够安度晚年,偶尔全家人一起开车出去旅旅游,“世界这么大,一起去看看”。这些普普通通的愿望,正在无数人的共同努力中,一步步变为现实。明年,我们的生活可能会有哪些变化?记者摘取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中部分贴近民生的内容,提前为您“剧透”。

  两年内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

  全面解决“大班额”问题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两年内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全面解决“大班额”问题。

  “大班额”一直是困扰老师和家长的一个难题。

  “大班额”是指班级学生数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班级。一般情况下,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超过50人。如果班级人数超过66人,则称之为“超大班额”。

  根据市教育局对威海“大班额”情况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全市普通中小学共192所,班级4810个,其中,超额班级1531个,约占全市中小学班级总数的32%。不过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威海的“大班额”占比较低,且几乎不存在“超大班额”现象。

  近年来,通过学校建设与教育改革,威海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逐渐得到缓解。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资25.46亿元,新建、改扩建普通中小学92所,新增教学班708个、学位33280个。

  而要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建学校、增师资无疑是最直接的办法。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现有教育资源情况、地理环境、交通半径、中小学服务半径、建设标准等,威海确定了各区市城镇新建、改扩建学校的名单。至2017年,威海将新建、改建中小学共49所。其中,新建学校17所、改扩建学校32所,计划增配教师1227名,保证到2017年底,威海所有城镇中小学班额全部达到标准要求,彻底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2015年,威海已经对临港区一所小学完成了改扩建。2016年,威海计划继续投资15.66亿元,新建学校9处,包括环翠区1所、荣成市2所、乳山市3所、高区1所、经区2所;计划改扩建学校22处,其中,环翠区4所、文登区2所、荣成市7所、乳山市2所、高区2所、经区1所、市直4所;计划增配教师584名。

  发展康复护理型养老机构

  新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要发展康复护理型养老机构,新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新增机构养老床位,增加优质养老服务供给。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仅是老年人关心的问题,更是紧迫而现实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威海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空前,目前已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32处、农村幸福院323处,日间照料服务已分别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91%的农村社区。全市118家养老机构中,现有养老床位2.5万张,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8张,超额完成了全省“十二五”养老床位目标任务。然而,在幸福养老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做的仍然有很多。

  为充分发挥养老资源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威海采取“政府建、社会管”的方式,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中建设集托老、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老年服务中心,并引进专业的养老机构管理服务团队运营日间照料中心,如祥乐家、万福苑、盛泉、东发等养老机构,通过连锁经营、机构运营、低偿收费、中医康复理疗等新型运营和服务模式,打造社区嵌入式微型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送餐、护理、短期托养等“私人订制”服务,实现“养老不离家”。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威海将进一步发展康复护理型养老机构,新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处,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000张,增加优质养老服务供给,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品质进一步提高。

  抓紧推进文莱高速公路建设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要抓紧推进文莱高速公路、环山路拓宽改造、蒲石线北段新建等交通项目。

  2015年12月29日,荣文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彻底结束了荣成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2016年,威海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又将迈进一个新的里程,文登至莱阳高速公路加速施工,环山路拓宽改造工程正在制定施工计划,S203蒲石线蒲湾至所前泊段也正在改建,将更加方便市民出行……

  2014年年底开建的文莱高速公路,如今正在紧张进行路基、桥涵施工。文莱高速起自文登区臧格庄南,途经乳山市,烟台海阳市、莱阳市,向西连接已建成的荣潍高速公路莱阳至潍坊段,主线全长133.86公里,其中威海境内长70.9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建成通车后,威海到潍坊、济南的路程将大幅缩短,用时减少至少半个小时。

  环山路拓宽改造工程,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施工计划;S203蒲石线蒲湾至所前泊段改建工程,目前正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示……这些与百姓出行密切相关的交通大动脉畅通后,我们的出行也将更加方便。“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一任性的理想将更容易实现。来自异乡的你是否渴望着能有一天融入这座城市?

  威海着力推进“三个市民化”的目标让你的梦想并不遥远

  未来,更多“威漂”一族将在威海“扎根”

  昨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精准化的要求,着力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以及农村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威漂”一族在威海“扎根”。

  “威漂”落户

  威海敞开怀抱欢迎你

  “披星戴月的奔波,只为一扇窗。”今年28岁的小张来自临沂,在工地打拼数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威漂”。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威海安家落户。“我一直想在威海落户,但苦于自己并不符合条件。”记者了解到,以前小张要落户威海,需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住房,而且,建筑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以上或购房款达到50万元以上并取得房产证书才符合落户条件。

  “《威海市居民户口迁移管理办法》于去年10月份实施,针对外地户口迁入,最大的政策亮点是全面放开购房落户,取消了房屋面积或购房金额的条件限制。”市公安局户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张要想在威海落户,只需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住房并取得房产证书就行了。”

  近年来,威海在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方面出台了多项措施。其中,保障性住房和公租房的建设,让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在威海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前段时间,柴峰小区公租房对外公开招租,备受人们关注。而参与摇号的配租者,主要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困难家庭。陈女士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参与了柴峰小区公租房的摇号。后来,陈女士如愿成为了最早一批的选房者,这令她非常高兴。“常年在外打工,挣点钱也不容易;这不,这么好的房子,相关配套齐全,房租还便宜,这个冬天我再也不受冻了。”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着力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将使更多的“威漂”一族成为融入这座美丽的城市。

  华丽“蜕变”

  农业人口转身为市民

  农村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也是“三个市民化”的具体内容之一。

  记者了解到,近日公布的《威海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行动计划(2015—2017年)》就曾提出,到2017年,威海将实现1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达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住房、养老、医疗等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实现以人为本的全域新型城市化。

  “此举,就是促进威海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计划》指出,要放开城镇落户限制,让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将在威海常住的市外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居民医保范围,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当地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和当地医疗救助范围。

  实现居民市民化,就要进一步推进城乡创业就业一体化。威海不断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就业机制,重点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农村居民到次中心城市、六大重点区域和十个重点镇自主创业,凡在上述区域的每年给予1万元的创业补贴,连续补贴3年;对吸纳就业人员符合相关条件的,3年内给予每个新增就业岗位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

  除此之外,《威海市居民户口迁移管理办法》还以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及时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问题为重点,全面降低了本市农村居民落户城镇的门槛。举例来说,本市农村居民在威海市中心城区落户,只要有合法稳定职业,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即可落户。

  威海还着力推进就地城镇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市域农村居民就近向城镇和各重点区域转移。把经济实力强、发展潜力大、产业基础好的张村镇、成山镇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宜居乐业、集约节约、特色鲜明的城市片区和小城市。到2017年底,张村镇建成区人口达到12万人以上,成山镇建成区人口达到10万人。

  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是“三个市民化”的另一项内容。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记者还了解到,未来,威海将进行棚户区改造,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和公租房租赁的补贴比重。此外,统筹推进村改居、村集体资产改制等工作,让城中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社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雪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