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景成
责任编辑:郑云歌
“什么?胃里哪来的石头?她又不吃石头。”
近日崖子医院内镜室接诊了一名特殊的患者于大姨,老伴儿杨大叔疑惑地问正在做胃镜的曹医生。大家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疑问?胃里怎么会有石头?后来曹医生询问了于大姨近期的饮食情况,终于找到了元凶:“柿子和山楂”。
曹医生解释道:柿子和山楂中富含鞣酸等物质,在胃酸的作用下,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进而与果胶、食物残渣等胶合在一起形成胃石。医学术语叫胃石症。指由进食的某些食物、药物、不能消化的物品等在胃内聚集形成的既不能被消化,又不能及时通过幽门排出的特殊凝固物或硬块。其中,植物性胃石最为常见。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文中提到的于大姨就是因为腹痛、腹胀来医院就诊,并且在胃镜检查中还发现,胃角、胃窦两处溃疡面。若病情再延误,可引起溃疡加重,造成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曹医生仔细操作,利用内镜器械圈套器将胃石切割成小块,再配合药物,数日后胃石顺利排出。于大姨症状好转后出院。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同时,如果出现胃部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行内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再次提醒大家:柿子、山楂虽好,切勿空腹大量服用。
(通讯员 曹海标)
初审编辑:王景成
责任编辑: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