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107岁老人宋玉惠:一生从不非议他人
来源:威海大众网 编辑: 2013-10-12 23:07:00
107岁老人宋玉惠
大众网威海10月12日讯 (通讯员 宋礼夫 记者 王晓青) 乳山市的海阳所镇,是胶东半岛东南部的一个伸入黄海的小半岛。在海阳所半岛的最西头,是著名的大乳山风景区。在大乳山东麓,有一个叫西泓赵家的村子,在这个南、北两面都临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宋玉惠的百岁老人。
宋玉惠1906年3月28日出生于乳山市海阳所镇大庄村,二十七八岁时出嫁到西泓赵家村。宋玉惠出身于大户人家,知书达礼,温良贤淑,一生仁爱宽厚,又勤劳能干。她的丈夫赵宗福,16岁时去北京当学徒,后来一步步当上了同仁堂药铺的二掌柜,结婚时已经30多岁,婚后仍回北京做事,直到50多岁才回来。丈夫在北京期间,她独自在家照顾公婆,抚养子女,料理一大家子人的吃喝穿戴,还要照管20多亩土地的耕种,常常忙得不分昼夜。这样辛劳了十几年,直到丈夫回乡。1961年,69岁的丈夫去世,当时次子才17岁,最小的女儿只有12岁,拉家带口的重担再一次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但已56岁的她毫不畏惧,在那艰辛的岁月里含辛茹苦地把孩子都培养长大。
宋玉惠老人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两个儿子都在本村,长女、三女也在本地;次女原在沈阳工作,退休后回乳山居住。其中最年长的是长子赵奎初,已经77岁;最小的是三女儿,64岁。宋玉惠晚年一般住在赵奎初家,有时候到相邻的西泓辛家村的大女儿家住些日子。
虽然百岁高龄,但宋玉惠老人现在仍仪态端庄,衣着整洁,隐约可见当年大家闺秀的风范。老人虽然耳朵有些背,但视力还不错,并且心灵手巧,能缝布老虎,糊纸笸箩等。她有一个闹钟,没有合适的地方放置,她就用纸板做了个精致的盒子,上面做了提梁,前面挖了一个规则的圆洞,把闹钟放在里面,正好露出圆形的钟盘,然后像挂钟一样挂在墙上。老人睡的火炕,有一个烧火的洞口,她嫌敞着既透风又不好看,就找了一块薄铁板,弯折成L形,并糊上有彩色图案的纸,用来堵住洞口。
老人勤劳一辈子,到100多岁时也闲不住,总是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她经常切点菜,喂院里的鸡鸭鹅。农忙时,帮助子女做些剥玉米之类的活计。她自己的衣服,坚持自己洗。前几年,宋玉惠走路基本不拄手杖,常提着马扎子出门,到街头坐坐,跟邻里聊聊天。这两年,因走路摔伤,不再下炕。老人的头脑很清楚,记忆力好。本村、邻村的人,她都能分辨出谁是谁,多年未见的人,见了面也能叫上名字。
老人的饮食很普通,跟家人一起吃饭。现在以米饭、面条为主。孙辈们送来的各种饮料,老人也很喜欢喝。老人性格很好,从来不发脾气。赵奎初说,母亲一生中,只说别人的好处,不想别人的缺点。
2009年3月30日(夏历三月初四),是宋玉惠老人的103周岁生日。这一天,老人的晚辈三十多人前来为她祝寿。吹灭生日蜡烛的时候,老人毫不费力,一举成功,一点也不像常见的高龄老人那样底气不足;使用筷子轻松自如,手指灵活且有力;从12点到14点多,老人在饭店里坐了两个多小时,还不时地接受晚辈们敬酒、磕头,并配合拍照、录像,一直面带笑容,毫无倦意。
责任编辑:魏雪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