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111.95万人参加“国考” 最热岗位七千比一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   2013-11-25 07:08:00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 (白琥) 2014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今天上午拉开帷幕。据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副司长彭忠宝介绍,本次“国考”共有152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其中111.95万考生走进考场,40余万人弃考。从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情况看,“国考”最热岗位竞争比达7192:1。

  国考报名热度未减 最热职位“七千选一”

    根据此前发布的招考公告,本次国考招录共有13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1.9万余人。这是近三年来国考招录人数首次出现下降,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国考分别计划招录1.53万、1.79万人、2万人。

    然而,招录人数的下降并没有让“国考热”降温。在报名阶段,本次国考最终共有152万人资格审查合格,超过去年。平均每个岗位有77人竞争,其中37个招录职位的报名比例超过1000:1。

    今年最热职位出现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其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研究一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招录2人,最终有14384人报名,竞争比为7192:1。此外,这次国考仍有72个职位无人报名或无人通过资格审查。国考角逐在今年再度出现“冷然不均”的现象。

    “在很多大学生眼中,公务员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今年公务员报名热度不减,也是受到今年六七月份‘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惯性影响。” 华图教育首席研究与培训专家钟君对中新网记者表示。

    40万考生弃考 占比近三成

    据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副司长彭忠宝介绍,本次“国考”共有152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其中111.95万考生走进考场,40余万人弃考。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考报名多存“虚高”现象。去年报名参加2013年国考的人数高达150万,而实际参加考试的考生则为111.7万,弃考人数逾38万。2012年度“国考”报名人数为133万人,最终37万人弃考。

    在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考点,一位自称是“考碗族”的年轻女孩儿王媛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国考”。“有人把国考当作另一种职业可能,我更愿意把公务员当作唯一的职业选择。”王媛说,和她一块报考的姐妹就决定不来参加考试,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复习,更没信心参考”。

    有媒体统计了2003年到2012年的“国考”数据,发现每次国考报名人数与实际考试人数都有巨大差距,有近三成的报名者最终未参加考试。

    华图教育公考专家袁玉仁向中新网记者分析,弃考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人报名之后并不去缴款,这方面的弃考考生人数很多”,袁玉仁说,“对于部分缴款的考生,有的因为复习到最后感觉没有希望而放弃,有的则因为平常工作忙没有时间复习直接弃考”。

    袁玉仁认为,“国考”弃考不足为奇,“‘国考’要求考生有工作经验,考生多在职有工作,有事耽误不能考试很正常”。

  “骗考”者5年不得报考 录后不报到将入诚信记录

    近年来,国家招考部门在每年公告中,都会针对诚信问题特别提出要求,考生还需要签署诚信承诺书,今年国考首次明确对于“骗考”的处理方式。

    根据此前发布的招考公告,“对伪造、变造有关证件、材料、信息,骗取考试资格的,将按照《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给予取消本次报考资格,且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的处理。”

    此外,公告还特别强调,报考人员只能选择一个部门(单位)中的一个职位进行报名,不得用新、旧两个身份证号同时报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

    为了强调考试纪律,国考报名前夕,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发布《诚信报考,从我做起——致广大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公开信指出,考试当天,公务员主管部门将联合公安机关、无线电管理部门等,对考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严密监测,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行为。

    国家公务员局还表示,公务员主管部门已经建立并开始运行全国联网的“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与诚信档案库”,对于录用审批后放弃报到的考生和在招考中发生的不诚信行为,将建档入库。

    根据安排,考生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及最低合格分数线可于2014年1月上旬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7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和银监会、证监会特殊专业职位考试成绩也同时在考录专题网站上公布。(完)

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张利然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