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最美瞬间:五一摄影大赛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美好。每天,在
-
改革创新行进中·山东故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全省上下把改革作为应对
-
飞人刘翔正式退役
著名田径运动员刘翔在自己的微博中正式宣布结束自己的
千年"文登学"开展新探索 发力"文化+"带来实效益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5-07-23 22:05:00
大众网威海7月23日讯(通讯员 王波 张小寒 记者 张波)7月23日,来自全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齐聚文登,借助“文登学”文化研讨会,激情论道“文登学”。接下来,文登还将密集推出一系列与“文登学”文化有关的活动——成立“文登学”文化研究会、设立文山书院、编印《“文登学”故事》,等等。
文登因秦始皇东巡“召文人登山”而得名,久享“文登学”美誉,由士学文化、红色文化、道教文化、李龙文化等共同凝集形成的“文登学”文化,赋予文登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厚的文化资源。“我们下这么大的气力挖掘传承传统文化,就是要把博大的‘文登学’文化中蕴含的崇文尚学、修身养德、忠义勇敢、仁孝乐善等优秀文化基因激发出来,形成自强不息、和谐向上的新时期文登学精神,进一步打牢发展的文化根基,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文登区委书记张竞说。
基于这一共识,千年一脉“文登学”展开了“实用主义”的新探索。紧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文登采取“文化+”的思路,把弘扬传统文化与道德建设、平台建设、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打造传统文化“升级版”,“虚”文化带来了“实”效益。
文化+道德
“文登学”释放撼动人心的力量
历经千年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文登学”文化,蕴藏着厚重的道德追求和精神价值,放射着光彩夺目的思想光芒。
士学文化赋予文登“崇文尚学”的民风传统。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此,文山召士,不仅赋予这座古城文雅的名字,更为乡野阡陌注入文化的灵魂。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客耕东莱”,创“康成讲堂”,注经讲学,开启教化,“崇文尚学”世风兴起,并千古传承而不衰,宋代苏东坡感慨:“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读书声”。至明清之时,文登有百名进士荣登金榜,创造了一榜七进士、父子同榜、兄弟连镳的科考佳话,世人为之惊叹,文登成为名副其实的进士之乡,“文登学”名扬天下。
道教文化涵养着文登“修身养德”的城市品格。金元之际,全真祖师王重阳千里寻道文登圣经山,收“全真七子”,创立道教全真派,导世人“修身养德”,修心养性、敦品励行的人生哲学不断对外传播。至元代,道教全真派盛极一时,亦将“文登学”推向难以企及的高度。
红色文化雕琢着文登“忠义勇敢”的文化风骨。爆发在抗战时期的文登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整个抗战时期,有130多名文登籍将军战功赫赫,7500多名文登儿女血洒沙场,为文登筑起一座红色的精神丰碑。
李龙文化浸染着文登百姓“仁孝乐善”的精神底色。产生于明代的文登民间传说“秃尾巴李龙王”至今仍家喻户晓,仁孝乐善的李龙王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他仁怀天下、孝感苍宇,深受世人的崇敬和爱戴,道光皇帝御旨钦封“溥惠佑民”四字金匾,并列入祀典。2008年2月,这一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文登,还有羲仲宾日、测定时节的历法文化;勇于探索、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抗击倭寇、保家卫国的卫所文化等等,各种历史文化的交融赋予了“文登学”丰厚的精神内涵。
“文化+道德,挖掘和弘扬文登学文化的精华,是提升人们道德素养的不竭源泉。”在文登人看来,文登涌现出来的一批批先模就是鲜活生动的文登学文化,是城市品格涵养和市民道德建设最好的“教科书”。
按照文化与道德建设“联姻”、凝聚向上向善力量的基本思路,文登将本土一批先模事迹创作转化为各种文艺形式,进行广泛而生动的传播,着力打造“仁孝文登”城市道德品牌,大力弘扬修身爱己、宽厚爱人、孝老爱家、敬业爱岗、赤诚爱国的“五爱”精神——根据山东省道德模范、文登环卫工人李玉坤爱心助学事迹改编而成的小吕剧《一个钱包》,根据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文登区交通运输局干部于忠诚事迹改编的小品《在路上》,根据“最美中国人”、半年内连续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文登电业职工吕明玉事迹创作的歌曲《大人间》、小品《最浪漫的事》,根据文登先模事迹创作的快板节目《文登美》等,通过文化的形式反作用于道德文化建设,成为“仁孝文登”城市道德品牌建设中一股撼动人心的力量。
2014年12月,文登在区内电视媒体开播“仁孝频道”,设置“仁孝·讲坛”“仁孝·诵读”“仁孝·故事”等七个版块,大力弘扬修身爱己、宽厚爱人、孝老爱家、敬业爱岗、赤诚爱国的“五爱”精神,“文化+道德”模式得以在更加稳固的平台上运行。
目前,文登已涌现出市级以上模范、好人100多人次,好人群体不断“膨胀”,优秀文化因子内化于心,外成于形。
文化+平台
城乡群众共襄“文化盛宴”
在文登,流传着这样一段“老王卖瓜”的故事。
在文登经营着一家船务公司的王正明酷爱读书,仅积累撰写的读书体会就有20多万字。虽说自己埋头痴书,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王正明越来越觉得“憋”得慌。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正明参加了文登“市民大讲堂”,当上了主讲,他的状态由此彻底改变——他不仅获得了和市民近距离交流读书体会的机会,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人”。迅速积攒的人气帮他召集起100多人的读书沙龙,由他的读书体会编撰而成的《老王卖瓜》一经印制就被抢空,“独乐乐”老王“卖瓜”成功,更加乐呵。
按照“文化+平台”这一思路,兼顾不同群体搭建文化平台,文登着力构建“硬设施+软服务”为基础,“群众点菜+政府配菜”为核心,综合考量“大众需求+小众需求”的群众文化建设机制,让文登城乡群众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享受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盛宴”。
“文化+平台”的基础在大硬件。在城区,文登投资2.6亿元建起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文登市民文化中心,集中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音乐厅等各种文化场馆,新奇的球幕电影放映厅,藏书43万册、电子书30万册的图书馆,高档的琴房、练舞房,1000多个座位的高档音乐厅,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市民的文化需求。在镇村、社区,文登采取政府奖补、部门帮扶等形式,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744处。
依托覆盖区、镇、村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登为不同百姓群体量身定做出“文登学奖”评选、“昆嵛讲坛·市民大讲堂”“我的中国梦”百姓宣讲、“百姓放歌 唱响文登”巡演、“龙乡大明星”、广场舞大赛等一系列形式多样、接地气、受热捧的“明星”文化活动平台。按照普惠原则,文登将市民文化中心的小型演播厅、舞蹈排练厅、钢琴房等平台向群众免费开放,并聘请专业老师常态化开展舞蹈、声乐、摄影等免费培训,“快乐文登”群众文化品牌效应愈发凸显。
“以前的‘麻将迷’变成了广场上的‘舞迷’,闲来无事爱动‘口角’的如今成了台上的‘主角’。”文登百姓这样描述“文化+平台”带来的变化。
独具特色的“文化+平台”模式为文登带起了创作热、出书热、登台热、歌舞热,不仅满足了最广泛群众的文化需求,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据统计,仅在文艺方面,文登就有80%的村组建了文艺队,常年开展活动的业余团队达400多支。
文化+产业
书写“点文生金”传奇
“这幅作品融汇鲁绣技艺与创新技法,去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别看这小小的一平方米布,最少能卖到20万元。”7月21日,站在《春意盎然》双面鲁绣作品前面,芸祥绣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鲁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田世科自豪地告诉记者。
文登素有“鲁绣之乡”的美誉。早在一百多年前,鲁绣技艺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遍及所有乡村。自20世纪50年代起,文登家纺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跻身于全省十大产业集群和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行列, 是著名的“中国工艺家纺名城”。
论规模文登家纺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但长期以来,文登家纺制品品种比较单一,几乎所有企业都主打床单、被罩、桌布“老三样”,由于设计力量相对滞后,各企业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突出。特别是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资源优势的降低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断抬升,如果还继续在拼产量拼人力的老路上走下去,文登家纺产业很可能要走进“死胡同”。
文登艺术家纺的走俏,充分印证了文化产业化的魔力。汲取传统鲁绣文化养分,借力新一轮技术创新,芸祥绣品将铺在床上的家纺日用品变为挂在墙上的家纺工艺品,由传统家纺向艺术家纺转型。其推出的极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原创双面鲁绣工艺品,每幅作品市场价在10万元以上,以昆嵛山老子石像、召文台、南海新区景观等文登区域文化符号为题材创作的鲁绣工艺品,成为受市场追捧的文登旅游产品。
“文化+产业”,放大文化的经济属性,用文化视角规划和引领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要“真金”,文登找到了调整转型的支点,培植起了新的增长点。
文化旅游业大举兴起。依托“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规划的昆嵛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已经启动,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开发初具规模,天福山革命遗址红色旅游日益火爆,李龙故里回龙山开发正在洽谈。与文化旅游相关联的,还有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呼雷汤温泉及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区项目,在打造温泉度假板块的同时,创新引入影视文化体验区、非物质文化创意孵化区等特色板块,上演着文化与资源的深度碰撞,进一步延伸着文登的温泉养生产业链条。
文登的特色农业也搭上了“文化快车”,伴随着西洋参文化馆的建成启用,西洋参文化日渐热络,文登西洋参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如今,文登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福地传奇水上乐园、中韩影音基地、大溪谷婚庆博览园等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竞相书写着点“文”生金的传奇。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