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探访天福山革命遗址:胶东抗日战争打响第一枪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5-09-02 11:21:00   作者:

天福山起义纪念塔

天福山起义纪念馆

天福山起义会址

特委临时会址

张延滋讲述天福山起义那段历史

张延滋保存的理琪所写的《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

张延滋保存的资料  

  大众网威海9月1日讯 (记者 王晓青 张波) 8月24日,文登天福山革命遗址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遗址名录。70多年前,在这里发动的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创建了胶东人民第一支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后来发展成为共和国的四个军,成长起了130多位文登籍将军。近日,大众网记者走进天福山革命遗址,零距离感受70多年前那段辉煌的历史。

  天福山革命遗址重新修缮 更好铭记前辈丰功伟绩

  天福山革命遗址位于文登营镇,这里群山拱卫,林木茂盛,环境幽雅,自古有“天赐福地”之称,是威海市除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馆外的第二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8月26日,大众网记者来到天福山革命遗址。起义纪念馆维修工作已接近尾声,展馆面貌也大致呈现出来。相比之前方方正正的展厅,新展厅更有层次感,呈通道式纵深进入,每一个版块之间由浮雕、实景模拟等作为间隔。此外,本次维修还增加了抗战时胶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全方位展现胶东地区抗战史,文登籍将军名录也列入展览内容之一。

  据纪念馆馆长黄祖文介绍,2015年,文登区委、区政府对天福山起义纪念馆进行高标准改造提升,以更好地铭记革命前辈创造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天福山革命精神。这次维修不仅将纪念馆外墙进行了改造,展厅部分也将原来的纪念馆和党史馆合二为一,展览内容也在原来的文字、图片和实物基础上增加了浮雕、多媒体、触摸屏等设施。维修后的展厅大概700多平米,展线长200多米。8月31日,纪念馆将重新开馆,以全新的面貌面向大众。

  天福山起义:打响胶东抗日战争第一枪

  胶东是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省开展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共胶东特委根据上级指示,于1937年12月24日,在文登天福山举行武装起义,组建了胶东人民第一支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响了胶东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在天福山起义中,有一位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他就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理琪本名游建铎,河南省太康县人。1938年2月13日,理琪亲率队伍攻克牟平城。部队撤出牟平城后,大部队进入城南山区,理琪和二十几名干部战士来到牟平城南雷神庙研究下一步行动。中午时分,由于汉奸告密,烟台的100多名日军分乘汽车,在飞机的配合下,突然包围了雷神庙,当时庙内20多人。雷神庙战斗中,理琪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0岁。2014年,理琪入选全国第一批抗战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雷神庙战斗震撼了整个胶东大地,给侵略胶东的日军以迎头痛击,也打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威名。在革命战争的洗礼中不断壮大,这支队伍成为陆军第27、31、32和41军等英雄部队的源头。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文登共有32000多人参军入伍,先后成长起了130多名文登籍将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延滋:父亲变卖家产为地下党提供经费

  70多岁的张延滋是文登营镇沟于家村村民,出生于1943年的他从小就零星听家里人讲过天福山起义的故事。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天福山起义的另一位领导人张修己的小儿子。

  “每次来我都讲列宁的一句话,以革命的利益想想过去,忘记了就意味着背叛。你们要歌颂,多多讴歌胶东的党,胶东的革命前辈和胶东人民对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我的家庭、我的父亲只是其中一份子。”张延滋对大众网记者说。

  张修己是土生土长的文登人,因家境殷实,是村里学校的校董,也正因为这样的缘故,张修己结识了当时在学校教书的共产党员王台,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又将自己的弟弟妹妹陆续发展成党员。张修己当时有个外号叫“老贴”,为了革命工作顺利开展,他变卖家产为地下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几乎把家产花光。

  “我完整地了解这段历史还是在父亲写下回忆录之后。”张延滋说的这份回忆录是父亲张修己手写的,共170多页,记录了从1935年“一一·四”暴动到1938年血战雷神庙理琪牺牲这段时期胶东的抗战实况。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成功突围的张修己回到了家乡文登沟于家村。此时,第三届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等多位主要负责人遭到杀害,胶东各级党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张修己所在的支部也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后经过一番商议,大家一致决定成立文登临时县委,张修己被推举为县委书记。临时县委成立后的当务之急是全面恢复党的工作,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寻找上级党组织。

  1936年春天,经在河南省委工作的文登籍中共党员邓汝训介绍,理琪从上海乘船来到青岛,与文登临时县委取得了联系。考虑到对方的安全与生活起居,张修己将理琪安排住在自己家中。这段时间中,理琪和张修己一家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理琪在烟台进行革命活动时,张延滋的大姑张秀英还曾与他一起假扮夫妻作掩护。张修己外出联络党员的时候,妻子梁秀兰则担起站岗放哨的任务。如今,理琪的弟弟游建政隔段时间依然会来张延滋家中叙旧。

  1980年,张修己去世,给后代留下了这份手写回忆录。张延滋说这是他这辈子最珍贵的宝贝,虽然父亲没有留给自己太多东西,但这些精神财富是无价的。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