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旧居民楼进入“电梯时代
前不久,威海戚谷疃社区一栋20多年的老居民楼装上观光
-
5000个小手电助乳山除“膜
有一种东西很“闪亮”,实际上却“有毒”。它能给人们
-
金星要来威海啦!
7月7日、8日,金星携《金星脱口秀》和舞剧《海上探戈
威海南海碳材料公司与新区实现互动融合发展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7-08-01 17:19:00
大众网威海8月1日讯 (通讯员 刘昌勇 记者 孙琳) 日前,在威海南海碳材料公司展厅内,金红石矿石样本、大鳞片石墨矿石样本和南海石墨矿石样本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三块矿石表面磷光闪闪,蕴含着丰富的石墨元素,而且这些铁矿石就来自附近,靠近原料产地也也为南海碳材料公司落户威海南海新区的有利因素之一。
威海南海碳材料公司在创新创业方面有何值得借鉴的地方?公司为什么选择在威海南海新区落户?该企业的加入又能给新区产业带来何种变化呢?对此,记者走进威海南海碳材料公司进行了实地探访。
核心工艺将石墨纯度提高到99.999%,一期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8亿元
2016年上半年,威海南海碳材料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威海南海新区。“之前公司因为当地机场扩建所以需要工厂搬迁,经过综合考虑,公司决定整体搬到南海新区。”南海碳材料有限公司行政部部长刘大冬说,第一期已经开工的基础性项目有年产2万吨的特高纯石墨项目,年产300万平方米的新型燃料电池双极板项目,和年产1000吨的高纯度石墨烯项目,一期项目投产后预期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8亿元人民币。目前,公司一期工程正在完善当中,已有近200名员工开始工作。
“相对于之前老工业区,南海新区支持政策更好,活力十足,公司办理各种手续效率特别高,新区还派工作人员专门解决公司遇到的各种问题,沿海城市交通发达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便利。”谈起新区为企业提供的“一条龙”服务和良好的区位条件,刘大冬赞不绝口。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层构成的蜂窝状晶格二维原子晶体,大约只有0.34纳米厚,其特殊的结构形态使其具备目前世界上最硬、最薄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很强的韧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石墨烯产业在国内从2011年开始起步,该新兴材料被称为“改变一切的材料”,预期未来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
在威海南海碳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内,记者看到一座高45米的建筑非常宏伟。“这是高纯石墨提纯工艺所使用的高温炉,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物理提纯工艺,生产过程无工业三废排放,真正达到了绿色清洁生产,其核心极大地改变了国内目前的落后现状,产品的提纯度由过去的99.9%提升到99.999%,产品单位能耗降低了90%,生产效率提高了20倍。”刘大冬说,整个生产线采用自动化控制,设置多重自动安全装置,实现了超温自动断电,其具有的无动力自冷却系统,确保了整条生产线的安全高效运行。
公司未来与新区发展战略深度结合,中国碳材料从这里走向世界
石墨导热片、核管道增强石墨垫片、核工业中子减速剂……在南海碳材料有限公司展厅内,记者看到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多达几十种,还有天然石墨采选技术、高温石墨化提纯技术和可膨胀石墨加工技术等6大核心技术。目前,威海南海碳材料有限公司设备和技术在全国居于前三位,市场占有率50%多。
威海南海碳材料的创新动力来自何处?“目前公司设备大多数处于调试阶段,公司鼓励全体员工参与技术创新,对提出意见进行工艺改进,达到节省原料或者提高生产效率目的的员工进行奖励。”刘大冬说,目前已经有几十名员工提出了具有价值的工艺改进建议。
在产品研发方面,威海南海碳材料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近10所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等近十位在材料领域内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为公司提供智力支持。“公司研发团队克服困难研发出了燃料电池双极板加工技术,目前样品已经制作完成,正在向量产转化。”刘大冬介绍说,该项创新运用新型高纯石墨材料和3D雕刻技术,实现电池极板模块化从而降低电池的组装和材料成本,并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和能量密度,从而实现电池功能和性能的提升。
该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市场前景广阔,用该项技术制成的手机电池具有充电快、蓄电量大的特点,而且还能在应急状态下为整个城市提供用电。
今年,威海南海新区确定了目标为产业突破的“五四三二一”发展战略,加速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碳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五大产业集群,其中碳烯产业将以碳材料有限公司为骨干,重点深化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等院所的合作,发展壮大从特高纯重晶石墨到石墨烯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的全链条碳烯产业集群,全钒液流电池极板、特高纯石墨、石墨烯功能材料三个项目全面达产。
以此为契机,威海南海碳材料有限公司正在积极谋划推进二期碳材料深加工项目,包括石墨烯功能材料产业区、新能源碳材料产业区和核工业石墨材料产业区三个核心区。“基础区和三个核心区全面建成后,南海新区碳材产业园将形成每年十万吨高新碳材料的加工能力,预期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实现就业5000人次。”对于公司未来,刘大冬充满信心。
下一步,威海南海碳材料有限公司将同步打造以碳材研究院为核心的碳材料技术研发基地,与国内外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逐步建立起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持续发展模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碳材产业的聚集效应,让中国的碳材料从威海南海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