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是精神动人心
在央视10套科教频道23日晚上播出的《点赞中国——2016
-
老旧居民楼进入“电梯时代
前不久,威海戚谷疃社区一栋20多年的老居民楼装上观光
-
5000个小手电助乳山除“膜
有一种东西很“闪亮”,实际上却“有毒”。它能给人们
馒头卖出“蛋糕价” 文登一工厂卖饽饽年入千万
来源:大众网威海频道 编辑: 2017-10-12 20:01:00
林红和“金麦兜”生产的花饽饽
大家的目光被花饽饽吸引
巧手做出花饽饽
大众网威海10月12日讯 (记者 王晓青) 十二生肖、金玉良缘、石榴花开、马上封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花饽饽呈现在眼前,好像面团被注入了生命,这些造型各异的花饽饽全部出自威海金麦兜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一种距今300多年历史的特色食品,花饽饽一直深受威海乃至胶东地区的推崇。“金麦兜”在继承花饽饽的传统特点之上,给它们增添了新的活力,每年依托花饽饽就能年销售过千万。
“闻着味道就很有食欲,看到实物更是想吃。”“这个花饽饽的造型好可爱。”“色香味俱全,五星好评花饽饽。”10月12日,“绿能新动”全国新媒体文登行走进“金麦兜”,一进加工车间,大家的目光就被花饽饽吸引了,纷纷举起相机、手机不停拍照。
文登花饽饽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9年,花饽饽被编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胶东地区的人来说,花饽饽就像是陪伴他们味蕾多年的知己,这里的人一日三餐离不了花饽饽,逢年过节、人生大事都有花饽饽的身影。这种用面粉制作出来的散发着奇异芳香的花饽饽是每一个当地人从小根植于记忆中的香味。
“8斤馒头不管怎么有特色也卖不过百元,但是我们做成这种花饽饽,增加了文化附加值,每个可卖到300多元。”威海金麦兜食品有限公司的创办者林红指着一个寿桃造型的花饽饽告诉记者。林红说,花饽饽都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定制的。他们还会根据幼儿园的课本,来做一系列的花饽饽,让孩子在吃中学、学中吃,更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做花饽饽之前,林红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她却突然改了行。很多人都说她是不是广告生意做得不好了,怎么蒸起饽饽了。“其实小饽饽真的有大学问,要走向市场,我们经历了很多,不能说是艰难困苦,但是也差不多,因为在食品保鲜、在营销渠道方面,我们都做了很多努力。”林红说道。
说起最初的想法,林红觉得广告经营也给了她很大启发。长久以来,林红发现很多文登人,还有威海的朋友们,在走亲访友的时候,尤其到外地去,都喜欢带着饽饽。于是,她在广告经营过程中尝试做一些活动,包括大饽饽评选、李龙山会等。在李龙山会,当时试水大饽饽销售,一个十块钱,他们做了一些礼盒,结果第一年就卖了7600多个大饽饽。
林红敏锐地洞察到其中蕴含的商机。2014年11月,金麦兜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专门经营胶东花饽饽和喜饼。
公司成立之初,由于外销渠道不畅,产品销售只能走传统经营道路,联系大型超市代销。然而往商超配货的路还没打通,一转眼夏天到了,花饽饽的保鲜又成了摆在“金麦兜”公司面前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林红说,为什么大家喜欢胶东花饽饽,是因为它口感好。如果饽饽都添上添加剂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在进商超的过程中有运输,包括商超往消费者推广的阶段都需要时间,这恰恰制约了饽饽的发展。
林红开始尝试与各大科研院校接洽,但最终各种保鲜技术都不理想,在保鲜的问题上,牵扯了很多的精力,也走了很多的弯路。不甘心饽饽事业因为保鲜问题而搁浅,“金麦兜”公司不再把希望只寄托于科研院校,而是在更大范围内寻找破解方法。
看网上说,西安有一家做馒头保鲜做得非常好,林红就去考察了两三次,也带着产品去试验。方法有了,但是这种方法属于“杀蒸”,就是一个馒头的保质期能达到一年,但是可能要蒸两个小时。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是,会破坏花饽饽的口感。“胶东花饽饽,包括现在蒸的发糕在蒸的时间上都卡得非常严格,这种保鲜方式的口感不好,所以这条路又不行。”关于保鲜的问题,再次回到原点。
怎样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饽饽送到顾客手上,林红再次陷入了思考。这次,“金麦兜”公司瞄上了电子商务。林红觉得,微商是建立在很高信任度的一个基础上,不仅要比超市要便捷,还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也让利给了消费者。
目前,“金麦兜”的花饽饽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基础上,大部分都是利用电子商务在线销售。因为饽饽的口感好、质量优,加上诚信经营,“金麦兜”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现在,基本上每两三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保证能及时回复客户的留言信息,最多一次接到了全国各地的1000多箱订单。”
搭上了网络销售的快车,“金麦兜”发展迅速,传统的胶东花饽饽也在很短时间内被卖到了全国各地,最远甚至卖到了到新疆、台湾。目前,“金麦兜”在全国有36个加盟商、200多个代理商,分布在全国各地。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大饽饽只有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才有市场。可是“金麦兜”公司却要把花饽饽做成产业,把它变成常态化的产品。那么怎样把饽饽引入消费者平时的餐桌呢?
要想把节日用的花饽饽变成常态化的食品,创意是一把不可或缺的钥匙。所以在金麦兜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不仅可以看到用面做的焗焗、老虎头、葫芦等传统样式,还有雪花、生日蛋糕等新造型,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饽饽师傅们做不到的。
饽饽造型创新十足,但在制作工艺方面,“金麦兜”公司却严格按照传统手法制作,从石磨磨面、神仙引子发面、大锅蒸饽饽、蒸制时间都严格把控,让造型各异、独具匠心的花饽饽散发着传统的味道,既好看又好吃。而制作地道的花饽饽有两个关键,一个是制作花饽饽的酵母,另一个是醒发面的过程,这两个关键步骤都非常复杂。
按照文登当地的习俗,花饽饽的酵母被叫做“神仙引子”,需要手工亲自制作。传统中,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节当天,采集当地长得正好的青草和黄蒿的叶子,当天晚上,先将黄蒿置于箱子底部和周围,然后用井水将黍米粉团成巴掌大的原形,用树叶抱在黍米团外面,放在黄蒿中间,包好后直到重阳节这天才会打开。重阳节这天,取出“神仙引子”之后就会闻到一种独特的清香了,这就是花饽饽最大的秘密。
然后,要将“神仙引子”弄碎,磨成粉,放入黍米和糯米熬成的浆糊,继续发酵两到三天,等浆液发酵起了泡沫之后,放入糯米粉,做成乒乓球大小的圆球晾干,这就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引子了。“神仙引子”是当地引以为豪的处方密码,而且非常珍贵,一般封存起来只有做花饽饽时采用。
花饽饽基础造型做好之后,追求完美的文登人还要为其做彩色装饰。过去的人们用颜料染出彩色的面,现在文登的花饽饽艺人用各种蔬菜、水果的汁液做出彩色的面团,然后用模具刻出相应的树叶、花瓣等形状贴在花饽饽上,这样不仅解决了“花饽饽”自然上色的问题,也在保证造型奇特色彩鲜艳的同时确保了食品安全。
在文登,花饽饽早已超越了一般饮食,它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造型的花饽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用途。当地人在人生大事上也离不开花饽饽,除了常见的老人过寿用的寿桃之外,小孩子过周岁的饽饽、结婚的花饽饽种类也是相当丰富。
“花饽饽”市场前景一路看好的同时,也在为解决就业作贡献。“金麦兜”将40多名农村妇女的花饽饽制作手艺变现成为生产力,使她们成为产业工人,当地从事市场化花饽饽制作的妇女总数达2000多人。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