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郑云歌
编者按: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此大众网威海策划推出《“链”出新动能》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威海市产业链的内在活力与潜力,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威海制造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风貌、新成就,汇聚威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热情与发展动力,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与城市品牌建设。
大众网记者 王彬 宁晓洁 威海报道
晨曦初照,寻山集团鲍鱼港与爱伦湾海洋牧场的海面上泛起层层金光。养殖工人们身着防水服,穿梭于浮筏之间,小心翼翼地将今年首批南下“越冬”的鲍鱼收获、分拣,启程前往南方海域“转场”,继续它们的成长之旅。
威海坐拥9817平方千米海域和968千米海岸线,是大自然赋予的海洋渔业宝地。海洋食品产业链涵盖了海参、鲍鱼、海带、牡蛎等779种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产品丰富多样。作为全国最大的海带养殖基地,以及山东省海参、鲍鱼、牡蛎养殖的领头羊,威海的海洋食品加工产量稳居全国榜首,彰显着其在海洋经济领域的非凡实力。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蓝色田野上,寻山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荣成市鲍鱼养殖业的佼佼者,鲍鱼养殖的历史悠久,公司早年间便组建科研团队,携手高校团队,致力于耐低温鲍鱼品种的选育与研究,期望培育出速生且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筛选,皱纹盘鲍“寻山一号”应运而生——以10200头野生皱纹盘鲍为基础,历经六代选育与两代稳定性状验证,在相同的养殖环境下,18月龄的“寻山一号”鲍壳长比普通皱纹盘鲍平均提高了18.7%,且能够安然越冬,实现了北方海区长年养殖的壮举,南北转场养殖技术更是让鲍鱼的生长速度突飞猛进。
谈及海带养殖与产业链加工,威海市同样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荣成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凭借适宜的水温与营养环境,海带产量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世代海洋有限公司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便以海带养殖为引擎,不仅推动了当地海洋产业的蓬勃发展,更为国家解决碘缺乏的难题作出贡献。如今,荣成的海带产量依旧领跑全国,世代海洋有限公司更是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强强联手,深入挖掘海带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潜力,从海藻源头到农副产品输出,整个产业链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到多元化发展的华丽转身,干海带、海带松等旗下的海带食品远销至47个国家。
在海洋食品产业链的另一端,为进一步深加工做准备与储备的海带冷藏保鲜同样至关重要。位于荣成市俚岛镇的山东海汁味冷链有限公司海带产业园项目作为2024年山东省级重点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海汁味海带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张延明介绍,盐渍海带相比干海带有着锁鲜效果和口感更好、更适合进一步深加工的特点,目前部分冷库已投入试运营,盐渍海带在这里得到了妥善的冷藏储存。未来,这里将成为俚岛镇最大的海带储藏冷库,为海带的深加工和保鲜提供坚实的后盾。
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建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海洋发展局以海洋食品产业链培育为核心,强化全产业链思维,推动海洋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与转型升级。截至2024年8月,全市海洋食品产业链200家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了140.13亿元,同比增长1.5%;利润更是达到了4.81亿元,同比增长1.3%。这一连串喜人的数字背后,是市海洋发展局在产业规划引领、企业服务优化、产业链宣传推介以及要素保障等方面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
展望未来,威海市将以海洋产业创新联盟为平台,持续深化科技赋能、品牌打造、内外联通等工作,助力海洋食品产业链攀上新的高峰。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的深度与广度,提升价值链的含金量,拓展利益链的共享面,威海市海洋食品产业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市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