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宋阳
责任编辑:郑云歌
编者按:
一群怀揣梦想、充满朝气、饱含热情的耕耘者,带着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扎根在田间地头、忙碌于果园枝头、拼搏于电商浪潮,用汗水和智慧,用拼劲与干劲,书写着威海现代农业的新篇章。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科技兴农的践行者,更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为此,威海市委农办、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推出《耕耘答卷:威海新农人》栏目,我们将走进威海新农人的世界,挖掘他们背后的奋进故事,记录他们的艰辛与喜悦,也见证他们为乡村带来的新变化。第六期节目,我们采访的是——威海威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彬。
大众网记者 蔡君君 孙顺科 威海报道
四月底,威海市乳山市南黄镇北斜山村山上的茶叶刚刚冒出嫩芽。采茶工人们穿梭于茶垄之间,左右开弓,手指翻飞,把中国最晚的露天春茶纳入篓中。
威海市乳山市,北纬37度线穿越而过。在这里,威海威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彬深耕茶产业21年,把威茗绿茶、齐鲁红红茶等推向全国,让消费者喝上一杯有机茶、放心茶。
今年,徐彬的茶园产量将达到50吨,销售额预计可达5000万元。
徐彬的妻子出生于日照的种茶世家,爱屋及乌,徐彬也爱上了喝茶、种茶。2004年,受朋友的邀约,徐彬夫妻俩来到了乳山市稗子刘家村。在品尝了独具韵味的茶叶以后,徐彬心里生出了一个想法:我的余生有可能就要在这里扎根了。
“乳山地处北纬37°,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这就决定了乳山茶营养物质和内含物更高、滋味更加鲜爽浓郁。”看中了乳山发展茶叶的前景,徐彬就这样与妻子毅然决然地留在了乳山市。
尽管本身已有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的经验,但徐彬还是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乳山虽然与日照、青岛一样在上世纪60年代就成为“南茶北引”的区域之一,但乳山茶却无法与日照茶比肩。
“当时都做绿茶,保质期只有一年,但是市场又不认可乳山绿茶。”徐彬说,2005年,恰逢大雪,茶叶滞销,积压在库房,连茶农的鲜叶款都没钱付。
深知茶农种茶不易,徐彬咬咬牙,转让了精心经营了8个月的茶庄,付了茶农的钱。
坚信乳山茶叶能够以品质赢得市场的徐彬,没有就此放弃,反而承包了更多的土地,决心在种植、加工、销售、打造品牌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在乳山种茶难在越冬问题。可在徐彬看来,茶树不是被冻死的,而是被风吹死的。为此,徐彬在茶园边种上了高矮错落的防护林。这样一来,寒冷的北风被抵挡在外,融化的雪水成了茶树的天然养料。
种植难点攻克了,徐彬又瞄准了加工环节的创新。由于绿茶只能用春茶做,导致了夏季茶叶原料的大量浪费。绿茶保质期又短,销售压力太大。
参加展会时,徐彬留意到“信阳红”红茶在展出,这给了他灵感,“信阳能做红茶,为什么乳山不能呢?”
夏季茶叶原料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都高,正适合做红茶。徐彬与山东农业大学、福建茶研究所共同研究创新做红茶,威海市农业部门的专业工作人员又靠上去提供技术帮助,为他提供20%的设备补贴。
2012年,徐彬成功研制出自成一派的北方工夫红茶,打破了山东不产红茶的历史,填补了北方产茶区红茶生产技术的空白。
经历了前期的失败,徐彬深谙“酒香也怕巷子深”。尽管通过给威海人居节冠名、参加茶叶展会等方式,乳山茶叶已小有名气,但徐彬认为实施品牌战略才能在市场站稳脚跟。
2016年,徐彬为红茶注册了“齐鲁红”的商标,“我希望齐鲁红能走得更远,也想在山东全域推广加工红茶的技术。”
渐渐地,齐鲁红在茶叶市场崭露头角。但随着消费者对食品要求越来越高,徐彬意识到创新还要继续,想要赢得消费者青睐,必须另辟蹊径。
于是,徐彬又看准了“有机茶”,“有机意味着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我们就从土壤改良做起,从根源上就做到‘有机’。有病虫害,就采用人工、物理防治,长势不好就施加生物有机质肥,就是要做一杯真正健康的有机茶。”
威海现有不超过500亩有机茶园中,徐彬就占了170亩。
日日夜夜的努力,换来的是沉甸甸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一年一认定的证书,徐彬连续拿了15年。
在乳山做了多年的茶,徐彬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培育真正属于威海的茶树品种。
2020年,徐彬在烟威地区六七年代老茶树中选了36个优异的单枝进行培育,“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将有4个雪茶茶种培育成功并登记注册,这是威海自己选育的茶树品种,希望不久的将来,‘雪茶’茶树品种成为威海地区无性系茶树的当家品种。”
初审编辑:宋阳
责任编辑: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