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图 > 财经

外汇占款反弹大增 逆回购暂停并非货币政策收紧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   2013-10-23 08:41:00

原标题:外汇占款反弹大增 逆回购暂停并非货币政策收紧

   中新网10月23日电 (财经频道 曾会生)央行日前数据显示,9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反弹至1263亿元,创下5个月以来的新高。22日,央行公开市场延续暂停逆回购操作。专家分析,市场看多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国经济企稳好转导致跨境资本大量流入,是外汇占款猛增的主要原因;外汇占款增加和财政存款减少使市场流动性得到改善,央行暂停逆回购是根据市场流动性做的调节,并非收紧货币政策。

  资本流入明显 外汇占款增千亿创5月来新高 

  央行10月21日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9月末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余额为275179.54 亿元,较8月末的273915.92亿元增加1263.62亿元,环比增加了近千亿元,创新今年单月新高。此前的5个月,外汇占款持续低增长甚至是负增长。8月份外汇占款恢复正增长273.2亿元。

  外汇占款猛增表明跨境资本流入明显。国际金融问题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兼职教授赵庆明对中新网财经频道分析,外汇占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汇率走强,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由二季度的偏空转为现在的看多,市场主体的结汇意愿增强。

  据央行数据,近期人民币走势持续强劲,连连创下汇改以来新高。日前,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经达到6.1352,即期汇率则已经升到6.0930上下。而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9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达到317亿美元,比8月增加了223亿美元。三季度外汇储备增加了1600多亿美元也印证了外汇资金流入。

  此外,进入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数据开始好转,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三季度增速回升至7.8%,经济稳中向好。赵庆明认为,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好转会增强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而外围经济方面,近期美元指数持续走弱,9月中美联储宣布维持量化宽松规模,这些因素都加速了资本的流入。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建军则从另一个角度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外汇占款增加可能有政策上的考虑,央行通过增加外汇占款缓解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压力和减缓人民币升值步伐、刺激外贸出口。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也揣测,新增外汇占款大幅增加可能与货币当局购买外汇、卖出人民币,从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操作有关。

  市场资金压力缓解 央行暂停逆回购并非收紧货币政策 

  由于外汇占款的大幅增加,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显得充裕。央行在10月16日就当前的货币信贷形势答记者问时也表示,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供应总体上仍然比较充裕,前三季度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长较快。9月末,M2增长14.2%,比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1月-9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3.9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新增7.28万亿元,同比多增5570亿元。

  范建军对中新网财经频道分析,9月份以来,公开市场到期央票大幅减少,银行间市场资金偏紧,外汇占款的增加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压力,也减轻了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的压力。在他看来,外汇占款增加相当于央行增加了人民币的投放,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央行还表示,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合理适度增长。自从7月份央行重启逆回购以来,每周开展7天或14天期逆回购。果然,央行话音刚落,10月17日公开市场上暂停了逆回购操作,10月22日继续暂停逆回购。据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到期逆回购为580亿元,无央票或正回购到期。

  央行暂停逆回购操作后,市场解读为央行货币政策收紧。但是范建军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货币政策不会收紧,目前经济政策还是以稳增长为主。

  “除了央票到期和公开市场操作以外,还要看财政存款和外汇占款的变化。”赵庆明分析,市场流动性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9月份财政存款减少了3000多亿,这大大增加了市场流动性。此外,四季度企业的资金需求减少,银行流动性需求也不是太强烈,央行适当调节逆回购是正常的。

  赵庆明也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目前来看货币政策不可能收紧,暂停逆回购只是央行根据当前市场流动性情况所做的调整,不代表货币政策收紧

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滕佳蕾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