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2020年落实带薪休假 学校可春秋放假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 2013-02-19 08:13:00
费三元
春节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游客2.03亿人次,图为游人在江苏省苏州市古山塘游览。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中国政府网18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的目标。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制定,目标是积极创造开展旅游休闲活动的便利条件,不断促进国民旅游休闲规模扩大和品质提升,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
2020年基本落实带薪休假
《纲要》提出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完善针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的休假保障措施。加强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职工休息权益方面的法律援助。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
景点逐步实行低票价
《纲要》要求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稳步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城市休闲公园应限时免费开放。稳定城市休闲公园等游览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并逐步实行低票价。落实对未成年人、高校学生、教师、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实行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鼓励设立公众免费开放日。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各地要将游客运输纳入当地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企业将安排职工旅游休闲作为奖励和福利措施,鼓励旅游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给予旅游者优惠。
《纲要》还就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提升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质量提出明确要求。
纲要解读:
首提中小学生研学旅游
记者18日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认为,《纲要》对当下人们反映集中的“高票价”等问题缺乏制约力。相关专家则认为《纲要》的出台对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意义深远。
专家分析,《纲要》尽管篇幅不长,但其中不乏亮点。
比如在全国性旅游休闲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游,鼓励学校组织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健全学校旅游责任保险制度,督促落实对包括未成年人、高校学生在内的特殊群体门票优惠的政策。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有利于保障这一群体的旅游休闲时间。这些对多年来众说纷纭的“修学旅游”产业提出明确指引。
同时《纲要》还对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建设旅游休闲基础设施提出一系列的指导意见。比如,发展一些面向大众消费阶层的家庭旅馆、经济型酒店等。
记者注意到,就《纲要》出台,国家旅游局官网配文称:此举“标志着由国家主导的国民休闲已经启动,中国13亿多人口即将跨入国民休闲时代”。
相关阅读:
带薪年休假要再等7年网友称“不给力”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日前发布,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不少网友表示“不给力”。
新华视点发表评论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早在2008年1月1日就开始施行,为啥还要等7年,而且是“基本得到落实”?到底谁不愿落实?若不是为了推进旅游拉动消费,这项劳动者基本权利是不是还要让它停留在纸上?
东营网友“莫名127”针对带薪休假2020才能基本得到落实吐槽,“为什么现在不能执行非要等到7年后呢?”更有网友说,《纲要》在规划的旅游休闲蓝图之前用了较多的“稳步推进”“逐步推行”以及“鼓励”“完善”“加强”……给人的感觉是缺少约束力,恐成“一纸空文”。本报记者乔显佳
相关链接:
寒暑双假期已有百余年
目前,我国的大中小学的假期实行双假期制,即每年分为寒暑两假,冬天一次,夏季一次,这主要是来自晚清学制改革的产物,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但因为特殊的气候条件、社会习俗等原因,不少国家有自己独特的放假方式。有些国家的学校甚至实行的是4个假期制度。美国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享受3个月的暑假等。
《纲要》指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也就是说,今后,在一些地区中小学生有望享受春假、暑假、秋假和寒假4个假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目前很多学校为了保证安全,甚至连春游和秋游都取消了,如此“圈养教育”换来的只是异化的校园安全,不利于孩子成长。据《法制晚报》、《北京晚报》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