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
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山东
-
君子之风 美德威海
9月10日上午,君子之风·美德威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美食山东 威海名吃
“美食山东·威海名吃”评选认定推广会在威海市铂丽斯
高弼华家庭
来源: 编辑: 2015-09-22 14:37:00
高弼华家住竹岛街道办事处翠竹社区,今年已68岁的她喜欢画国画,山水、花鸟中唯钟爱牡丹。“国运昌时花运昌”,牡丹象征富贵吉祥、生机活力、太平昌盛,丰富的牡丹文化让高弼华老人沉醉不已,看着、画着、品着,融入血液里。
一进高弼华老人家里,抬头就看见巨幅的牡丹画挂在客厅,“万紫千红竞春晖”,各色牡丹争奇斗艳,张扬而不霸道。顺着墙继续看,一幅幅大大小小的牡丹画挂满客厅,仿佛置身于牡丹园中。
从小就对绘画感兴趣的高阿姨因为家境贫寒没有机会学习绘画,但对艺术的追求使她在1997年退休后开始了绘画历程。至今为止,高阿姨已坚持上了8年老年大学,学习了书法、绘画等课程,并取得优异成绩。身为威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高阿姨的作品曾在“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在“第二届中国老年书画摄影作品大赛”中获得银奖。在今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重阳书画展中,高阿姨强劲入围,但因身体不适最终放弃了比赛。紧接着,高阿姨又收到了“欧阳询奖”全国书画大赛的邀请函,“肯定能得奖。”打算参赛的高阿姨对自己的作品自信满满。
每周两个小时课程的老年大学,高阿姨一下就是坚持了8年。高阿姨不仅有着对国画的执著,也富有绘画的天赋。说到学习国画的方法,“悟性很重要,尤其是画国画。”高阿姨说道。许多在老年大学一起毕业的同学竞相来找高阿姨,向她讨教经验。“一定要专注,做到人画合一。”高阿姨说。她总是在涂绘、揣摩、分析,对花、叶、芯等各个部分改了又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同时,高阿姨的勤奋坚持是她成为“牡丹仙子”的最主要原因。为了学画牡丹,她多次跑到洛阳,亲自观察牡丹的花形、花色、枝干以及生长环境。怀揣着对牡丹的钟爱,高阿姨把牡丹放到了骨子里。绘画、揣摩、分析、否定、改进……在书房里一呆就是一上午,直到中午吃饭才休息一下。“画画的过程中不感觉累,进去了就感觉不到累了。”当问及是否劳累时,高阿姨如是说。
“活到老学到老”一直是高阿姨的信念。高阿姨一直持续地学习其他人的长处,读书、观作品、看光盘、逛书画展等等一直丰富着高阿姨的日常生活。“作画就像写文章一样,都需要创意。”高阿姨告诉记者,一定要坚持取长补短,让自己一点点地进步。
高弼华老人说来也是位名人,在社区名扬四方不说,也得到过许多媒体的关注。“我不喜欢上电视。”高阿姨很是低调。但高阿姨的作品却不低调。社区活动室的书画室、展览厅墙上满是高阿姨的作品。“这是高阿姨免费为咱们社区画的,我们都很感谢她。”翠竹社区主任韩艳说。翠竹社区服务中心启动以来,高阿姨用了短短4天时间画了8幅画.“高阿姨还因此累病了,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韩主任话语间透露着歉意。
高阿姨的牡丹真是美名远扬,每次的威海书画展总是吸引一批批的牡丹爱好者前来寻求作品。更有很多外国友人慕名索要作品。“我们的国画是用中国的纸、中国的笔、中国的颜色描绘的。”高阿姨说到这里一脸严肃,很多外国人都对国画感兴趣,尤其是牡丹,它象征着富贵、太平、和谐。
看到那幅“万紫千红竞春晖”,红牡丹流光溢彩,白牡丹高贵素雅,黄牡丹金灿灵秀,蓝牡丹淡雅纯净,不禁想:高弼华老人就是我们中间最耀眼的“牡丹仙子”。
责任编辑:张雪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