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刘爽
责任编辑:王陆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亭如 通讯员 唐白雪 威海报道
张村法庭坐落在环翠区张村镇黄河街,是一家审理商事纠纷的专业化法庭,在知识产权、买卖合同纠纷审判等领域深耕不辍,强有力地守护着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发展。
在它看起来“高大上”的背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气质:扎根小镇十余年,这个仅有8名干警的人民法庭牢记自身的“人民”属性,始终保持着“接地气”的作风,进村入户巡回审判、为民解纷,在与辖区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守护着民生福祉,传递着司法温度。
高大上 做高新产业的司法后盾
环翠区张村镇是一个山海相拥、风景如画的小镇,也是拥有深厚制造业基础的产业强镇,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医疗器械、科技新材料等产业集聚于此,各类经济体在市场竞争中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更高质量的司法保障。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张村法庭主动回应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和社会关切,2019年山东省首个跨域巡回审判庭——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威海巡回审判庭在张村法庭挂牌成立。随后,张村法庭又组建了自己的知识产权速裁团队,就知识产权纠纷专业化审判开展了一系列跨域协作和司法实践。
知识产权速裁团队成立伊始,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当事人,他带着满满一袋子墨镜和起诉状来到法庭,向16家眼镜店提起诉讼,称这些眼镜店在未经授权许可的情况下售卖某知名品牌产品,侵犯了其注册商标专用权,还通过购买侵权眼镜的方式进行了证据保全和公证。
多家眼镜店涉诉,侵权情况令人忧心。为快速兑现当事人合法权益,速裁团队联合威海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了庭前调解,成功推动12起案件达成调解协议,另有4起案件因协商不成进入诉讼程序。速裁团队结合原告提供的多项证据,经调查、审理后认定,被告销售涉案产品属于侵犯原告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依法判决其赔偿原告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1.8万元,双方均服判息诉。
知识产权审判的目的还不止于高效化解纠纷,更重要的是通过司法引领,推动各类市场主体主动做到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2021年以来,张村法庭公开宣判了全市适用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制度审理的首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依法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被告人范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没收违法所得和假冒商品,有效震慑了售假犯罪;依法认定无授权使用知名卡通角色蛋糕摆件侵犯著作权,禁止某企业仿冒知名品牌产品设计,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保护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聚焦产业升级迭代中涉企纠纷多发问题,2022年,张村法庭进一步加强市场主体司法保护,组建了买卖合同纠纷专审专执团队,对涉企纠纷中最常见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实行诉前调解、审判、执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兑现涉诉企业合法权益,推动构建“适企型”司法服务模式。这座扎根在小镇的精致法庭,已经承载起营创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产业创新发展的重任,成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后盾。今年以来,已审结各类涉企纠纷225件,涉案金额8241万元。
接地气 走适配小镇的解纷之路
法官们的“办案日常”中,既有商界风云、大额资产,也有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张三的自建房屋挡住了邻家的采光,李家的排水沟影响了隔壁的出行……矛盾的焦点看似是件“小事”,但是往往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综合治理的大局。群众诉至法院争的就是一口“气”,评的就是一个“理”。要把“气”理顺、把“理”讲明,需要法官们俯下身子“接地气”,走到群众中间去了解风土人情、查明案件事实。
王某泰、王某允是同一个村的村民,因征地补偿的归属问题发生了纠纷,纠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30多年前的土地承包流转,部分证据已经灭失,当年的经办人也已年逾古稀,案件审理困难重重。为查明事实,法官和书记员拎包进村,在村委会议室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庭审:在村“两委”成员及村民们的见证下,土地流转经办人到庭说明了情况并接受了询问,原告、被告在法官主持下,围绕争议性问题进行了举证质证。法官结合庭审查明的事实,很快作出了判决,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在这起纠纷的示范引领下,同村十余起类似纠纷都在村里就地化解,未进入诉讼程序,成为通过“非诉讼”方式化解纠纷的鲜活样本。
令人欣慰的还不止于此。在进村调查、巡回审判、就地调解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下,张村法庭与辖区村镇建立起了化解纠纷的双向联动:法官的调查、调解、审判等工作得到了村委会和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们愿意听法官讲道理,也积极履行法院作出的判决;镇上、村里有什么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与法庭沟通,听听法官的专业意见,一系列相邻关系、赡养抚养、婚姻纠纷等不用通过诉讼,在法官的指导下就地得以化解。
服务基层百姓,也是服务大局。多年来,张村法庭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在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基础上,深化审判态势分析研判和前端预防,围绕小菜园整治、土地规范化流转、村规民约效力等问题多次开展交流座谈,推动司法服务保障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对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谱和谐 奏一站式诉讼服务乐章
扎根小镇,“接地气”的不仅仅是田间地头摸索出来的解纷模式,还有适合小镇居民的诉讼服务方式。
以往,人民法庭只负责辖区内普通民事案件的审理,小镇群众要办理诉讼业务,需要到十多公里外的环翠区诉讼服务中心。近年来,张村法庭响应群众需求,逐步完善了线下法律咨询、诉讼指引、调解、立案、执行等功能,不仅让“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承诺如约兑现,还将周边群众获得一站式诉讼服务的距离拉近了十多公里,往返时间成本减少了约一个小时,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出行不便的当事人,干警们还主动上门代办诉讼业务,在小镇的一方热土上书写着“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答卷。
与线下“一站办通”的诉讼服务遥相呼应,互联网智慧诉服的“新阵地”也在不断拓展,科技赋能让司法服务呈现出另外一种“高大上”:线上诉讼服务的范围延伸到了诉前调解、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各环节,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一网通办、一触即达”的线上诉讼服务。今年以来,张村法庭已累计在线开庭227场次,电子送达法律文书542件次,司法的温度沿着网线高速传递,520余名当事人体会到了智慧诉服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高大上”与“接地气”,张村法庭将互相矛盾的两种气质集于一身,奏响了高质量服务发展大局、服务辖区群众的动人乐章,2020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案件2045件,审结1817件,涉案金额约5.2亿元。光阴荏苒,小小的法庭见证了小镇乡村振兴和产业建设的扎实步伐,司法理念和审判方式不断更新,司法保障能力日益增强,唯有守护公平正义的使命和初心始终如一。
初审编辑:刘爽
责任编辑: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