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刘爽
责任编辑:王陆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亭如 通讯员 牛文军 威海报道
威海大水泊国际机场是城市对外连接的重要空港,是威海面向世界的“窗口”,机场的形象成为广大游客到威海后的第一印象。威海市公安局机场分局作为守护大水泊国际机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坚持以“忠诚履职,确保平安”的理念开展日常治安管理工作,塑造了忠诚可靠、业务精湛、服务群众的机场公安形象,得到了广大旅客的一致赞誉。
赓续红色基因 铸就忠诚热血警魂
“同志们,我们要牢记:公安机关在烽火中诞生,红色基因是公安机关的鲜明底色。人民公安一路走来,名称在变、职能在变,但对党忠诚、政治过硬的红色基因不曾变,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本色不曾变……”
3月30日,党总支书记林乐斌亲自授课组织分局全体党员与群众一起学习“回顾公安史 坚定信念再创佳绩”主题党课活动,将“公安姓党”的政治本色、“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根本宗旨深深植入分局每个人心中。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分局以“平安民航”建设为抓手,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创建服务"金点子"、打通红色服务新集群等方式,引导广大基层党员有所作为,通过先进典型引领作用,不断将红色力量整合到位、凝聚到位、释能到位。通过党建的潜移默化作用,分局呈现出“争荣争先”的良好局面,其中分局侯机楼派出所多次被上级公安机关表彰为“全市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省民用机场公安机关平安机场建设工作成绩突出基层单位”等荣誉,去年该党支部还被评为“五星党支部”。
帮助失智老人 续写为民服务初心
“警察同志,有人跟踪我!”
2019年的一天上午,机场分局候机楼派出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宋连元在日常巡逻中发现一名老人,目光呆滞、神志不清,一直宣称有人跟踪,不相信任何机场服务人员。宋连元耐心与其交流,直至亮出了警察身份才得到老人信任。通过查看老人手机,宋连元联系上了老人的儿子。据老人儿子称,老人67岁,成都市民,患有阿茨海默症,具体表现为疑神疑鬼,谁也不信。日前与家人随团来威海游玩,不想今早凌晨独自离开宾馆失去联系,一家人正急得如同热锅蚂蚁一般团团转。
“你放心,我是警察,我一定好好看着你父亲,把他送上飞机,你放心吧。”应承完老人儿子,宋连元开启了“陪护的一天”。由于老人情绪极不稳定,只相信身为警察的宋连元,宋连元走到哪里他便跟到哪里,宋连元便将其领到值班室,一直陪护到下午将老人送上飞机,同时叮嘱机组人员多加看顾老人,通知成都地面服务人员做好准备。与老人依依不舍的分别后,宋连元将航班信息和老人随身行李情况告知老人儿子,并嘱咐:“你们顺利接到老人后一定给我回个信。”当晚11时左右,老人家人来短信称老人已经安全到家,宋连元这才放下心来。
而这只是机场公安队伍日常工作中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日常工作中,他们始终坚持真情为民,服务旅客的工作理念,热心为旅客提供便捷、周到帮助和服务,在办证窗口设立党员先锋岗。近三年来,接待旅客求助类咨询上万次,办理临时乘机证明人员3806人次,帮助旅客查找遗失物品73起,价值30余万元,协助抓获逃犯5名,抓获违法人员36余名,为安保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维护了威海国际机场的安全稳定。
三十年执着坚守 青春见证忠诚信念
“那时,机场还只是平房大院,我们的主要职责是看跑道,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得管着,不然飞机无法平安降落事就大了……”
1995年7月,大水泊机场还未完全竣工,工勤高寿海等人就作为机场公安第一批聘用人员入驻了机场。当时由于人手不足,高寿海从治安刑警大队被调用到空防科,主要职责就是看跑道。
在这里,一个个简易搭建、四面透风的“瓜棚”就是大家的阵地,夏天苦热身上直起痱子,夜晚草地蚊虫既多且毒,点蚊香也不管用,从脚到小腿都是被叮咬的脓包;冬日不通电的“瓜棚”四面透风,人在雪地里站不一会脚就冻麻了,耳朵上也长出冻疮,大家只能裹着厚厚的军大衣坚持在岗,在没有飞机降落的空隙轮流去值班室取暖。
“那时我们不是裹着厚厚的军大衣在雪地里驱赶人群、野狗,就是跟蚊虫斗争被咬得满身包,那狼狈的样子哪里像公安呢”,分局治安刑警大队一级警长王俊明一边回想旧事一边摇摇头,“后来才想明白,公安从不在于外表威风凛凛,无条件执行党的任务、保卫百姓安全才是真的。”
条件是艰苦的,工作内容是枯燥的。跑道上每个岗位相距甚远,在岗期间也不能擅离职守,早年间智能手机也没有普及,每天都是一个人在岗位上枯燥地等待着每架航班降落。同时,与枯燥的工作相对应的是重大的职责。无论是天上的飞鸟、还是草丛突然窜出的兔子,或者抄近路去赶集的村民,都会构成极大的危险。所以,每每飞机降落期间,大家都要提前做好准备,不错眼地盯紧跑道周围的情况,及时阻拦村民、用枪打下飞鸟野兔等,确保飞机安全降落。这样的工作,他们一做就是二十年。
在机场公安,有一个陪着机场一起成长的队伍——工勤。1995年7月15日,对分局所有工勤来讲都是铭记于心的日子。机场公安队伍开始组建,20出头的于洪波、郭义军、郭世杰等人来到尚未完全建好的机场。那时条件格外艰苦,大家自行养猪种麦解决伙食问题,白天参加训练,晚上不是睡在部队透风的大车库里,就是在机场大厅里支张床睡。从二十多岁的青春年少到五十多岁老当益壮,他们用最好的青春年少熬过艰苦时光,在机场日常治安维稳、服务旅客、后勤保障和近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防疫一线勇担当 老骥伏枥站好“最后一班岗”
按照防疫要求,威海关闭了威海港等涉外港口,只保留了威海机场一个涉外关口。同时,自2021年3月29日起,威海国际机场入境的航班减少至每周三一班,从韩国飞往威海。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疫情风险,分局成立国际航班保障专班,由59岁的民警孙中元、58岁的民警田宗标等6人负责韩国航班的接待安保工作。
“说不害怕是假的,我们有的民警接一次入境航班回去都得把全身衣服洗一遍,但谁也没有说要退缩的,到底还是因为这份责任啊”,孙中元抚摸着胳膊上的警察臂章感慨道。
自2021年7月份孙中元接下国际航班保障任务后,考验接踵而至:当时正值酷暑,保障一个国际航班时长四小时左右,执行任务中又需穿着防护服,全身密不透风,果然第一次保障任务中孙中元就中了暑,呼吸困难、血压升高,脱下防护服时汗水哗哗流出。面对困难,孙中元积极思考对策,准备了棉背心、短裤、凉鞋和藿香正气水等,提前带上个大冰坨子,做足了全方位准备,逐步适应保障工作的要求。
若说保障工作的苦热可能是暂时,那每次执行完任务为时一周的隔离就是漫长的困苦。“隔离的苦,真是经历过才知道”,孙中元说道,“一间屋子就那么大,一待一个周,想走两圈活动活动都能绕得头晕。年纪大了还有点心脏病、高血压的,得带足了药进去隔离。”
孙中元自1998年部队转业来到威海机场,已经24年。还有几个月就要退休了,他仍然坚守一线工作无怨无悔。在他的工作感想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剩下几个月就要退休的日子里,我的工作仍然是保障国际航班。疫情防控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是和平时期的上甘岭。我决心在疫情防控阵地上站好最后一班岗,践行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
2021年3月以来,国际保障专班共保障入境航班57架次,保障了5800余名入境旅客,确保了登记、转运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了分局交付的各项任务。
忠诚,是融入血脉的人民警察之魂。
27年光阴,镌刻着一代又一代威海机场公安人奋斗的印记,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机场公安人点滴的付出,这是一幅动人的奋斗画卷,这是一段震撼的忠诚史歌。“永葆忠诚,无悔青春,请党和人民检阅!”
初审编辑:刘爽
责任编辑: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