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刘爽
责任编辑:郑云歌
只要临床用血有需要,爱心献血的脚步就不会停。近日,在威海各处献血点,不少“阳康”后的献血者,已经开始了2023年“新年第一献”,他们坦言,“阳过”之后献血和以前并没有什么区别。
据了解,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感染新冠病毒(无症状、轻型或普通型)“转阴”7天后且无不适症状即可献血。重型或危重型感染者康复6个月后可以献血。
作为血站的“老熟人”,一个招募电话打来,刘庆华的身影就会准时出现在机采大厅。2月2日一早,他清晨7点就驱车从家赶来血站,开启人生中第190次献血,也是“阳康”后的第一次献血。今年57岁的他自2001年首次献血至今已有22年,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献血救人的热情始终不减。
转业不转志,退役不褪色。在得知近期血液库存紧张的情况后,陈付琪依然保持着军人的责任和担当,特意请假来捐献1个单位的单采血小板。这已是他“阳康”后的第三次献血,他说:“保持好身体素质,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挺身而出,让生命有了更大的意义。”
庞洪彬是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获得者。眼看着一个个急需用血的患者得到救治,他愈发坚定参加献血的选择,他说:“作为一名定期献血者,我知道‘阳康’后科学献血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现在想献血100次,实现人生价值。”心有目标,向阳而生,希望他早日刷新自己的“热血记录”。
刘莹莹,别看她今年只有19岁,还是一名大一新生,但是在献血方面却是个“老资历”。曾3次捐献全血的她,“阳康”后就约同学一起乘坐高铁,从荣成市赶到血站捐献单采血小板。大学生风华正茂,刘莹莹的朋友们也都曾在校园献血车上迈出过自己的“热血”第一步,今天他们一同在刘莹莹献血故事的相册里留下了共同的影像。
常年在外工作,孙茂全的乡情也愈发浓厚,元宵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过后,他也要启程出发。问起“阳康”后来献血的原因,他说:“我想在出发前再献一次血,从2000年第一次开始献血,每次基本都在威海进行,在家乡献血让我更有安全感、归属感。”远离故乡,献血成为他最有意义的纪念仪式,也为自己留下心底的一缕乡愁。
病毒的冲击侵扰,让我们更懂得生命的可贵。他们已经加入献血队伍,以行动表明:“科学献血 无损健康”。在此,威海市中心血站呼吁更多符合条件的市民加入献血者队伍,一起成为热血守护者。
近期献血点开放情况
(通讯员 王青)
初审编辑:刘爽
责任编辑: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