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经济新引擎

2023-12-25 17:00: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记者 王昱蓉 威海报道

  一座座养殖笼漂浮在海面上,里面养殖着各种鱼类、贝类和海藻;养殖笼周围,一群海鸥翩翩起舞,欢快地觅食着……渔船踏浪、渔民劳作,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尽收眼底。这里便是威海“藏粮于海”的海洋牧场。

  在大食物观的视域下,辽阔海洋就是蓝色牧场。为推动威海市海洋牧场创新发展,威海市出台了《威海市海洋牧场发展规划(2023—2028年)》。《规划》明确指出,确立打造全国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市和海洋牧场发展精致样板的总目标,规划“1区3带14群”的海洋牧场发展空间布局,提出实施绿色示范、创新引领、装备智慧护航、种业提升、安全筑基、融合发展、主体培优和品牌唱响等八项重点工程,详细介绍威海海洋牧场的发展现状,为打造蓝色经济新引擎勾勒出一张蓝图。

  新起点上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最为重要的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为海洋牧场发展插上科技翅膀。《规划》的八项重点工程表明,开展基础技术研究、新技术应用、建设创新平台等,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牧场科技创新高地。威海通过创新引领,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2028年,建设海洋牧场科技创新平台50个以上,打造出国内领先的海洋牧场科技创新高地。

  数字赋能,让海洋牧场发展的步伐更快。为建好筑牢“蓝色粮仓”,《规划》指出,实施装备智慧护航工程,建设装备型海洋牧场,推广海洋牧场自动生产设备,试点海洋牧场数字孪生,综合运用现代装备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推进海洋牧场装备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提升。加入高科技数字化手段,设备和数据管理更是“如虎添翼”。

  耕海牧渔是以海为介,更要注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围绕解决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和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规划》提出,增殖和养护渔业资源,修复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年增殖放流海洋生物苗种10亿单位以上,到2028年新投放人工鱼礁不低于20万空方,海洋牧场生物资源量和主要经济种类产量提高20%以上。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长期发展理念,威海必将不断优化海洋牧场养殖方式和规模,实行减量增收、合理疏养,促进海洋牧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此外,打造蓝色经济新引擎,不仅要坚持绿色发展,也要科学布局。《规划》中提出科学规划海洋牧场区域的空间布局,发挥好本土优势的同时不忘补短板,坚持“疏近用远”的原则,在近浅海做“减法”,在深远海做“加法”。

  现如今,威海海洋牧场发展产业基础坚实,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做强“链”上文章,是激活产业新动能的重中之重。《规划》中,威海构建保种设施完善、品种选育优良、育繁推能力强的现代海洋种业发展体系;依托全市958家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企业,聚力打造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推动海洋牧场产品由简单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现在,威海海洋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荣获“中国海洋预制菜之都”称号。

  深耕海水养殖,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海产品的同时,也拓展了消费新领域、新空间。

  《规则》指出,威海要大力发展各类渔趣活动,积极打造生态体验型休闲渔业。到目前为止,威海创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1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8处、省级休闲海钓场23处,获评“中国休闲渔业之都”“中国休闲渔业旅游魅力市”称号。

  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全国领先的绿色发展模式以及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威海持续打造蓝色经济新引擎,孜孜耕耘“蓝色粮仓”。目前,威海建成海洋牧场面积160万亩,创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33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6个。在海洋牧场的辐射带动下,威海市海产品实现了产量、品质双提升,海水养殖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其中海带、牡蛎产量全国第一,海参、鲍鱼产量全国第二。威海正鼓足干劲,下大功夫做好“海”的文章。

  随着《规划》的全面实施,威海坚持大食物观,依托沿海禀赋独特的海洋资源,必将实现打造全国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市和海洋牧场发展精致样板的总目标,让开发海洋与保护海洋相辅相成,让海洋牧场建设与渔业绿色发展相得益彰。

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郑云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