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牡蛎”做成“大产业” 乳山牡蛎“养”出百亿产值

2023-10-11 11:0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景成

  大众网见习记者 沙享莉 威海报道

  “目前,我们车间有牡蛎清洗分选生产线2条、进口牡蛎净化系统3套以及二次清洗机、自动化包装等生产设备10余台,建有牡蛎暂养净化池90个,日暂养牡蛎量可达50万斤。”近日,在乳山鼎呈鲜海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技术总监王先平向记者介绍道。

乳山鼎呈鲜海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加工车间

  先进技术支撑 助力提升牡蛎品牌价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加工过程中,鼎呈鲜首创全国三级牡蛎清洗生产线,配套先进的循环水处理系统,能够实现纯净水级别的牡蛎净化,并且在牡蛎出售前进行二次清洗,在充分保证其新鲜度的同时,打造高品质牡蛎。

  “我们的刺身级高端产品‘特倍鲜’目前也已经上线销售,采用环保牢固的木箱包装,打造恒温恒湿的环境,最大程度保证牡蛎的新鲜口感,同时配备专属食用工具,给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享用体验。”王先平表示,“顶系列”产品中,单个牡蛎克重可达250g-300g,是优中选优的精品。他告诉记者,目前5斤装的“顶系列”牡蛎单箱售价为369元,目标客群主要是全国各高端酒店、餐厅等,打造品牌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乳山牡蛎属于太平洋长牡蛎

  规划海洋牧场养殖 助力海洋生态环境修复

  未来,该公司规划向海洋牧场养殖方向发展。王先平告诉记者,目前,海洋牧场规划蓝图已初具雏形,以海上作业平台为中心,周边开发人工鱼礁区、筏式贝类养殖区、底播增殖区、游钓观光区等区域,分区规划,协同发展。

  其中,规划有1500亩的游钓观光区,配套3000亩人工鱼礁区,投放生态礁、放流恋礁鱼,筑巢引凤,打造“礁、鱼、船、岸、服”体系,设立海钓俱乐部,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王先平表示,海洋牧场不是粗放式的开发养殖,而是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实现产业效益的同时,也能起到修复海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示范区先试先行 助力牡蛎产业提档升级

  据了解,鼎呈鲜海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鼎呈鲜牡蛎净化标准示范区建设项目位于乳山市南泓北村示范区,是乳山市规划建设的牡蛎产业融合发展六大示范区之一,总投资1.84亿元,占地58.4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生产牡蛎6万吨,实现产值8亿元,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高标准、最高端的牡蛎产业发展示范园区。

  近年来,乳山市结合传统牡蛎养殖实际和群众生产需求,规划建设了六大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对零散分布的牡蛎养殖加工主体就近集中规范管理,一体化运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规范牡蛎养殖加工作业,以规范化管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将沿海分散的养殖、加工主体归拢到示范区内,提升沿海海洋生态环境,对修复沿海海洋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据了解,截至目前,乳山市已建成南泓北村、西浪暖村、南唐家村三处示范区,徐家镇、海阳所镇西黄岛村以及小浤村三处示范区也正在规划建设中,全面建成后,能够满足全市分散牡蛎养殖户集中安置需求。

  如今,乳山牡蛎已初步形成育苗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废弃物利用、包装辅料、文化旅游七大关键环节产业链,22家牡蛎相关企业跻身规上企业,养殖面积过1000亩的养殖主体达150余家,全产业链产值过百亿元。

  牡蛎、文旅融合 牡蛎文化节擦亮金字招牌

  截至2022年,乳山牡蛎文化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七届,借力乳山特色地域文化内核,乳山牡蛎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据了解,今年的牡蛎文化节正在筹备中,形式上会有所创新,会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办一届与以往不同的牡蛎文化节,擦亮乳山牡蛎这一金字招牌,不断扩大乳山牡蛎的影响力。牡蛎与文旅融合,为乳山牡蛎增加一抹亮丽的文化底色,进一步提升乳山牡蛎的品牌价值,这也是乳山牡蛎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今,“乳山牡蛎”已成为中国牡蛎产业一张靓丽的名片。“乳山牡蛎”先后荣获“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山东省优秀地理标志产品”“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山东上榜品牌”“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荣誉称号。今年8月,中国地标节组委会、《品牌观察》杂志社、品牌观察研究院、品牌观察商学院、中国品牌日报联合发布《国家地理标志牡蛎品牌价值排行榜》,全国5个省份共18种牡蛎上榜,其中乳山牡蛎品牌价值193.85亿元,排名第一位。乳山市被授予“中国牡蛎之乡”称号并入选“首批山东省特色农产品(牡蛎)优势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等。

初审编辑:王景成

责任编辑:郑云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