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龄友好”让幸福触手可及:①政策暖心 服务细心 养老安心

2024-06-03 10:3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高慧

  全龄友好型城市是对全年龄段各类人群提供良好社会服务、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城市。一直以来,威海临港区积极整合发展动能,铆足劲头乘势而上,用心书写“全龄友好”新模式。

  从饮食起居,到出行便利,再到丰富精神生活,近年来,临港区加快适老化改造步伐,助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共建公益性养老服务供给

  初夏午间,看完村里艺术团的表演后,91岁的宋克训不再赶着回家做饭,而是前往蔄山镇山马刘村幸福食堂用餐。“孩子不在身边,原先做饭基本上是凑合。现在村里搞了‘幸福食堂’,一块钱的饭菜有荤有素,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哩!” 宋克训高兴地说。

  为进一步解决农村老人“吃饭难”的问题,临港区以“幸福食堂”为抓手,兴办了135处幸福食堂,让老年人能在家门口吃上干净、便宜、可口的饭菜。如今,“幸福食堂”口耳相传,成为临港区老年人心中切切实实接地气的民心工程。“幸福食堂”的兴办解决了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基本实现了农村“一餐热饭”全覆盖,而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区域特困老人集中供养、集中管理的民生工程——临港区社会福利中心的投入使用,则为老年人养老托底。

  目前,临港区社会福利中心已建成养老床位350张,并配套设置护理站、多功能室、洗衣房等,可为入住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健身康复等全方位服务。

  随着时代飞速发展,老年人需求结构逐渐从吃、住等生存型需求,向法律服务等发展型需求转变。5月17日,汪疃镇于家英村的“法律诊所”正式开门“接诊”。于家英村是典型的“老龄化村居”,该村60岁以上老年人超400人,占常住总人口近三分之二,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涉法案件多,维权难。对此,村党支部联合驻村干部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村“法律诊所”,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政策解答、解释疑惑、心理疏导等工作,聚焦老年人关心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为村民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共享医养康养保障发展成果

  作为威海市最大的回迁社区,草庙子镇嘉和社区于今年年初,荣获“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每天傍晚,社区的老人们在排练室一起跳舞、唱歌。为了支持“老戏骨”的文艺事业,嘉和社区将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免费开放,设置成排练室、书法室等场所,以方便老人娱乐。不仅如此,社区还立足实际,围绕保障居住环境、出行设施建设、科技助老等方面,持续优化服务,切实让老年人在社区感受“家”的温暖。

  “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仅仅是推进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临港区还积极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规范化的建设。

  为持续优化老年人就医环境,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就医需要,临港区多措并举组织辖区卫生院全面开展工作。改善医院的设施与环境,在门诊大厅设置“老年人服务处”,放置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和纸、笔等便民用品;在窗口科室张贴“老年人优先”提示,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服务,60岁以上老年人免收挂号费;配备轮椅以方便就诊不便的老年患者取用,出入口设有老年上下车的临时停车区和安全标识,并设有坡道等老年人无障碍通道,厕所内设有无障碍卫生间……让老人安享晚年,是千家万户的关切,既是“家事”,也是“国事”。针对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临港区积极贯彻实施上级文件政策,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

  据了解,2023年至今年4月,临港区共发放百岁老人长寿津贴发放137人次,津贴发放近7万元;2023年,90至99周岁老年人1256人次,80至89周岁老年人6380人次,累计发放超56万元。

  (通讯员 杨妍)

初审编辑:程永生

责任编辑:郑云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