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宫正
责任编辑:王陆见
“这个建筑外形独特、结构复杂,怎么样才能精准快速完成计量计价?”日前,在项目施工现场,面对眼前这一由礁石状、扇贝状和水滴状三大单体组成的大型公共建筑,审计组陷入深思。因为仅幕墙工程量计量审核至少也要2个月才能完成。
能不能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这一问题?
审计组一名年轻审计人员的提议,让大家豁然开朗。但摆在面前的难题是,从未有人用过工程量计量的相关技术,无经验可循。
接下来,审计组成员白天跑现场,晚上攻技术。经反复尝试,审计组最终通过BIM技术生成了算量模型。如此一来,2个月的工程计量审核任务仅用1周时间即可完成,审计效率提升了80%。
后期,审计组持续将该技术用于项目建设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审计,结合GIS、超声无损探伤等新技术,实现了对BIM技术从0到1、从简单理解到深度掌握的跨越性转变。
这仅是威海市审计局推进智慧审计道路上一个小小的缩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计面临的问题呈现出“新”“多”等特点。面对一系列难题,威海市审计局将“科技强审”作为破题的“金钥匙”,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持续在不同行业审计中实施技术应用创新,还专门印发了《推进智慧审计工作提升方案》,探索形成了“聚焦新领域、攻坚新技术、探索新手段、汇聚新智慧”的“四新智慧”威海品牌,信息化审计工作步入全省第一方阵。
聚焦新领域,推动大数据审计向各行业渗透。为规划一份全面科学的大数据审计项目“作战图”,威海市审计局综合考虑各行业审计需求和前沿技术应用方向,反复甄选,每年确定2至3个新领域,在大数据技术应用、审计模式创新上倾斜资源进行重点攻关。近三年,已在医保、投资和资环领域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显著成果,部分成果在全国交流展示,得到审计署副审计长高度肯定。以行业数据采集全覆盖推动数据分析领域扩展延伸,威海市审计局印发了《加快推进审计电子数据资源归集工作的方案》,在做好定期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持续拓展数据采集方式、提升数据管理规范、强化数据共享使用,审计数据采集已覆盖财政、社保、国企、公共资源、资环、教育等10多个领域,大数据审计正加速向各行业领域渗透。
攻坚新技术,打造审计提质增效的强力引擎。紧盯前沿技术发展动向,下定Python技术攻坚决心,开展Python技术培训,掀开新技术探索应用热潮。在2022年开展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审计人员边学边干、边查边用,利用Python的Pandas、openpyxl、OS、fuzzywuzzy等功能模块,实现了多表格数据处理分析和疑点批量切分,有效解决了多文档信息抽取、处理、分析和切分难点,将现场审计实施时间缩短20%,Python技术与审计实践达到了有效融合。从ArcGIS技术到“3S”技术融合,从“地理信息一张图”系统到无人机技术实践应用,威海市审计局探索地理信息技术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海域资源审计中,地理信息技术辅助审计组精准锁定海岛保护利用、海域使用权使用金等9方面50多类疑点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已成为资环审计的重要抓手。《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的应用》入选审计署优秀论文选编,威海市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位居全省前列。
探索新手段,让审计更具附加值。下午6点,每日一次的“双主审”碰撞会中,数据主审和业务主审正为一条数据分析结果激励讨论着,这是“某市海域资源审计”项目中每天都必不可少的镜头。为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深化大数据审计引领作用,威海市审计局依托“兵团作战”审计项目,在“双主审”审计模式上大跨步探索创新。数据主审深度参与数据采集分析和疑点核查全流程,协助化解传统手段不易解决的难题;业务主审发挥业务引领效能,对分析模型进行修正调整,全面提升数据分析精准度和疑点落实率。“双主审”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数据分析质量和疑点落实效果大幅提升,疑点核实率首次突破70%,取证事项80%由数据分析直接发现,大数据审计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双主审”审计模式探索入选《2021年山东省大数据审计案例选编》,模式应用在全省走在了前列。
汇聚新智慧,助力传统审计向现代化审计转型。紧紧扭住“年轻审计干部”这一智慧源,印发《年轻审计干部大数据能力提升方案》,通过项目攻关、经验交流、业务研讨、比武竞赛等多种方式,培育年轻干部智慧审计思维、能力。按行业专长将全市年轻审计干部编入数据分析团队,为每一新生力量指定帮带导师,带动年轻干部在大数据分析和业务技能方面实现“双提升”,为智慧审计打造复合型审计人才。为年轻干部提供一线审计机会,在项目中培育智慧,将智慧更好地助力审计项目增效提质,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2022年大数据审计项目中,90后大数据主审占比半数以上,智慧审计常态化、均衡化、创新化的格局正不断巩固和优化。
(通讯员 陈婷)
初审编辑:宫正
责任编辑: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