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宋阳
责任编辑:郑云歌
海报新闻记者 王珏 威海报道
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沿着这个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威海为“精致”注入更多内涵,这座开放、创新、包容,备受世界青睐的精致城市,正向更高品质的国际化城市迈进。
2022年,在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上,威海“用绿色和温情来打造精致城市”案例成功入选2022版《上海手册》,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人居署执行主任迈穆娜·谢里夫向世界公开发布,可为全球城市借鉴。
这是一座城市的进阶之路,全力建设开放之城、海洋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打造具有国际要素集聚能力、全球目光吸引能力、国家对外战略承接能力、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具备专精特色的蓝色活力之都。
在这里,国际物流黄金通道加速打造。
2018年,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开启,中韩经贸合作进入新阶段。威海提出:依托与仁川优越的地理、交通优势,推动威海海港、空港和仁川海港、空港互联互通、联动发展的“四港联动”物流一体化。
“四港联动”的实施,促进威海建立起“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空中,开通至韩国仁川、日本东京和大阪的货运包机,对日韩货运通道进一步拓展。海上,构建完成以日韩近洋航线和青威支线为主、联通山东港口内部6大城市港口和东北区域5大港口城市的集装箱航线网络体系。铁路,威海则先后开通了至德国杜伊斯堡、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蒙古乌兰巴托、俄罗斯莫斯科的中欧、中亚、中蒙、中俄铁路班列,并实现常态化运营,形成“东接日韩、西联欧亚”的东西双向互济国际物流大通道,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2023年2月,《中韩多式联运(威海—仁川)试运行的谅解备忘录》签署生效。威海“中韩‘四港联动’海空港联动多式联运”作为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在这里,国际化创新资源加速汇聚。
在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大量资金、技术、资源正在向这片“蓝色硅谷”汇集,项目招引、项目储备、基础设施都在按部就班建设推进,创新引擎正激发出澎湃不息的发展动能。
不仅仅是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现下,威海正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北部,集中打造远遥浅海科技湾区配套设施,推动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东部,开展海高园创建国家农高区工作,编制完成《海洋生物食品及医药产业链“链长制”行动方案》,加快产业链全链条发展;南部,编制完成《威海海洋生态经济(蓝碳产业)示范园区规划(2021-2030)》,成立中国海洋工程协会碳汇分会,推动蓝碳等海洋新经济产业发展。
以“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一条创新链,一个创业梦”为蓝图,威海打造了“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
依托创新平台体系,威海吸引中欧膜技术研究院、中日技术转移中心、韩国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国际性创新平台落地。与韩国、日本、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和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成立6处国际创新合作平台,从而形成开放层次更高、制度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经济活力更加充沛的立体开放新格局。
在这里,国际化城市环境加速形成。
位于海源公园的威海城市客厅,以城市国际化交往的“会客厅”为主题,按照国际化的视野、理念和标准,运用平台思维,在服务不同需求人群的同时,打造对外友好交流、展示城市内涵特质、宣传城市国际化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大幅提高城市发展品质。
这是威海开放形象推广、对外友好交往的平台,山东省与法国布列塔尼大区“生态合作线上直通车”威海分会场活动在“威海城市客厅”举行,这也是威海城市客厅举行的第N场“国际号”活动,各项活动精彩纷呈、亮点不断,取得了良好效果,全球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这里源源不断地汇集,营造了浓厚的国际化氛围。近年来,随着威海城市国际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威海国际经贸交流中心、威海城市客厅、中韩(威海)城市国际客厅等一大批具有复合多元、跨界融合特质的城市国际化交流展示平台不断投入使用,国际化城市环境加速形成。
全面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不仅有硬建设,还有软环境。威海打造“最威海”的国际交往街区,威高广场、韩乐坊、欧乐坊先后被列为省级步行街试点,发展24小时便利店,布局24小时便利商业设施,营造国际化消费氛围;市立医院、中心医院成为山东省首批建设达标的国际门诊,2家国际病房建设投入使用;建设国际学校3所,全市具备接收国际学生资格的中小学校及培训机构97所,学位及教育资源充足,为在威的外商子女和高层次人才子女提供便利的就学环境,以国际化环境建设推动威海走向世界。
在这里,国际化城市生态功能加速升级。
4月26日,威海市在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专题论坛上做主旨发言,分享威海在精致城市建设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威海方案”和“威海经验”。
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绿色发展,威海大力实施环保工作和环境质量“双领先”战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坚持山海一体,保护与修复并举,优先保护海洋生态,优化陆海协同开发利用格局。提升公众亲海空间品质,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
现在,从威海南海新区昌阳河大桥上向下游望去,一大片红艳的碱蓬铺展在平阔的海滩上,“红地毯”中一簇绿意格外显眼,那些是海洋碳汇物种,其使命是“捕获”更多二氧化碳。
打造国际蓝碳产业高地,威海在全国率先出台《威海市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南海新区蓝碳经济纳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发挥联动创新区先行先试优势,在全省首创蓝碳交易“试验田”,加快蓝碳交易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不断抢抓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政策机遇,增强全域发展的精致性、协调性、融合性,为推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中国式城市现代化路径,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威海贡献。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威海的城市功能国际化基础日益筑牢,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升城市发展内涵和质量。
初审编辑:宋阳
责任编辑: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