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郑云歌
编者按:新的时代,赋予青年科技工作者新的使命。在威海,也有一大批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奋战在科研攻关第一线,挥洒青春和汗水,攻克一道道难关,用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产业和社会发展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海报新闻即日起推出《威海青年科研工作者创新说》系列报道,各领域优秀青年才俊齐聚,当创新与青春碰撞交织,奏响了青春建功新时代的奋进强音。
海报新闻记者 王彬 宁晓洁 威海报道
潘盼盼是一名来自山东大学海洋学院的青年教师,她带领研究团队,秉持“变废为宝”的研发理念,围绕海洋牧场产品综合利用,发挥威海市区域特色,深入发掘海洋生物医疗器械潜能,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开启了逐梦深蓝、点壳成金之路。
随着我国海产养殖量的增加,传统水产加工行业面临核心技术薄弱和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为了实现环境效益与高值化的双赢,助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潘盼盼和团队在贝壳利用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以满足生物材料基础研究布局高端产品的需要。
潘盼盼针对这样的现状提出了问题:“《Science》的一篇报道指出贝壳的形成与人体骨齿科钙盐沉积相似,可作为重要的骨修复材料来源,将贝壳转化为骨修复材料,是否可以为患者带来成本更低、性能更为卓越的产品呢?”
整个研究团队砥砺前行、潜心钻研,通过上百例动物实验,他们将废弃的贝壳转化为骨修复材料,研发出了一系列适应不同需求和市场细分的产品,如骨粉、骨水泥和3D打印定制骨支架;在威海市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成功,与企业合作,聚焦宠物市场和科研市场,实现了学企合作、点壳成金。
2020年,面对日本核泄漏事件,潘盼盼团队提出了利用贝壳进行核污水治理的想法,经历了许多上百次失败,克服了产率低、产品效果差等难题,最终钻研出了相对成熟的“壳笼万污”环保可再生污水吸附剂配方,并摸索探究灵活的商业形式,最终站上了“互联网+”全国总决赛金奖的奖台,实现校区金奖“零”的突破,充分体现和挖掘威海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的地方及产业特色,有力响应了国家3060“双碳”战略目标。
此外,潘盼盼团队还在海洋生物资源提纯和高值化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首创可控酶解富集肽技术,实现了牡蛎多肽自组装和皮肤无痕愈合新思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他们还从海鞘被囊中提取丰富的纤维素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其药用价值,为我国海鞘外被囊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和参考,积极推动了产学研融合,提升了海洋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拾贝许成珠,蓬勃向海兴,向海而生,逐梦深蓝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潘盼盼对自己的研究充满着热忱与期许。
潘盼盼和研究团队不畏困难,不断砥砺前行,以生物材料和海洋生物医疗器械为着力点,致力于构建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高地,实现废弃资源的高价值利用。他们希望进一步推动山东省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
潘盼盼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卓越的成就,整个研究团队的创新开拓精神和协作意识更是值得称赞。他们的研究不仅充分体现和挖掘威海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的地方及产业特色,也为整个山东省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助力作用。
他们敢于创新、追求卓越,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困难中磨砺意志,在探索中不断进取。他们的奋斗和成就,彰显出威海青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担当和责任,展现出青年一代的风采和才华。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潘盼盼和她的团队将继续发扬创新精神,突破科技难题,为海洋事业与蓝色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