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郑云歌
编者按: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威海的乡村田野中,一系列生动的创新务实实践结出了一串串丰硕的果实:乡村美了,产业兴了,农民富了,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画卷在威海大地徐徐展开。大众网威海拟联合威海市农业农村局推出“乡村振兴美在威海”系列专题报道,深入威海农业农村工作,集中连片进行蹲点采访,把镜头和笔触对准“三农”工作、集体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着眼于乡村之变,撰写刊发全媒体报道,展现今昔之变,展现三农发展的“威海实践”。
大众网记者 郑云歌 金文馨 李甘霖 威海报道
沿着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的道路前行,看见中国传统村落——万家村的牌匾。远望三山环绕,一水护田,近看青砖黛瓦,古韵悠悠,历经百年风雨的梁氏庄园便坐落于此。
百年老村“修旧如旧”,留住古韵乡愁
据《文登市志》记载,梁氏庄园规模最大时占地百亩近7公顷,有楼房、瓦房及陪房、佃户房等1000余间,是当时文登、荣成、威海、牟平4县当地最大的官僚地主庄园。
梁氏家族的创始人梁萼涵曾担任山西和云南的巡抚。告老还乡时择地而居,因而梁氏庄园兼收并蓄了胶东、滇西、晋中3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在我国古代庄园建筑中非常罕见,是我国清末民初古建筑中的一个独特标本。如今梁氏庄园虽然没有完整保存下来,被多次改建,但从遗留的建筑,不难窥见昔日的鼎盛与豪华。
万家村于2013年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山东省住建厅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全省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设置标志牌,万家村正式纳入挂牌保护范围。在房屋的日常管护和维修方面,始终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展,最大限度保存建筑的整体风貌。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个个传统村落如同一本本厚重的实体书,沉淀着漫长时光,传承着风土人情。如今,万家村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在保护好古建筑的同时,新修道路、改造污水管网,实现水电网覆盖等,既保留了原始风貌,又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与乡村振兴相融并进。
从还外债到发福利,大棚托起致富梦
在文登区高村镇万家村的大棚里,一簇簇整齐排列的头菜和芹菜长势正旺。万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华基正在田间查看这些作物的长势:“今年收获不错,我们种植的蔬菜纯天然无公害,等到冬天,收的菜先分给村民,剩下的卖给商超,增加村集体收入,好给大家置办点年货。”
“多亏了这些大棚!”说起万家村的乡村振兴路,梁华基感慨万分:“老辈子人都是靠天吃饭,风吹日晒的,2019年开始,村民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搭起这些大棚,短短几年,我们村集体从还清外债,到现在每年都能给村民发福利。”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兴旺,村集体增收,家门口就业,村民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记者在草莓大棚看见,万家村和周边村落的村民正在为草莓苗覆膜。梁华基介绍道:“这些草莓也一点不打药,春节前就能上市了,应该能卖个好价钱。自从合作社建立起来,在家有余力的村民在合作社务工,可以拿到租金、分红、工资三份钱。”
“说实话,我们开始也走过弯路,流转来的土地干点啥?村里劳动力不足,种的作物其他村也有,找不到好销路,价格太低……一开始建大棚,大家还在观望,看大棚发展得好,种反季菜价格高,慢慢地都回来投资。现在万家村集体有3个大棚,其他这些都是企业和个人投资搭建的,种植的作物有西红柿、草莓、樱桃、芹菜、旱稻、玉米、大姜……我们村收入最高的一个棚,走精品路线,每年利润有三十多万。”梁华基带着记者来到村里一处西红柿大棚,种植户于习武正忙着给枝叶绑带。
于习武早年在万家村旁开饭店,眼看着万家村大棚越建越多,也投资70余万建立起这处占地3亩的草莓西红柿大棚。
“我开始说想投资个大棚,梁书记他们都大力支持我,老村长手把手教我怎么育苗,怎么防虫害,怎么多结果,现在咱也是半个专家了。”说起自己的致富路,于习武非常自豪:“我这种植的草莓西红柿叫‘京采8号’,个头和草莓一样小,不用化肥,口感好,很多客户买过一次就成了常客。这一杆最多能结8串,我的大棚总共有9800多棵苗,一棵利润40元,我也没想到两年就收回投资成本了。”
“现在我家的草莓西红柿名声在外,完全不愁销路,出的货快递占一半,远的地方譬如广东、新疆都去过。未来,我们的产品还能走得更远。”搭上电商“快车道”,甘甜多汁的草莓西红柿,正从田间地头飞向千家万户的餐桌。对于未来发展,于习武信心满满。
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