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看威海|让税惠之“风”吹过创新之“峰”

2024-06-11 16:36: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记者 丛婕 威海报道

  今年,“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大海中强劲涌动的一股新浪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为助推辖区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威海税务部门进一步为企业提供范围更广、落地更细、措施更精的纳税服务,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努力推动政策效能尽快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有机动能,真正为企业技术研发“赋智”、高质量发展“赋能”。

  攻破“卡脖子”难题培育“新动能”

  探头一扫,就能为矿石“体检”,几分钟就能拿出其所含物质成分的分析结果——这就是威海栖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在研发的在线矿石成分分析系统。不久前,此项技术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国家金奖。

  据悉,栖桐科技成立之初,是一家做气体、土壤、水质传感器的科技型企业,做精传感器的同时,栖桐科技看准未来关键技术,将目光投向了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新质生产力的物质成分分析领域。

  “之前国内的物质成分分析仪都是进口的,而且只能在实验室使用,使用条件严苛、成本高昂。”栖桐科技总经理李咏谙介绍,“如今,我们经过扎实的实验、试制和分析,突破X射线和半导体探测器的核心技术国际垄断,同时解决实验室设备不能进产线的市场痛点,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截至目前,栖桐科技拥有60余款自研标准化产品,近30项技术专利,物质成分分析仪已完成核心算法的自主研发,仪器国产化率达到80%,年内有望实现分析仪完全国产替代。

  技术攻关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威海市环翠区税务局主动靠前服务,在保证税费红利持续释放的基础上,深入企业详细了解研发活动具体内容,以定制化的个性服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在‘点对点’的指导帮助下,2023年至今,我公司研究项目共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44519.59元,帮助我们减轻了资金紧缺的压力,加快物质成分分析仪的国产化进度。”李咏谙说。

  对于像栖桐科技这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技术迭代节奏快、投资回报周期长,环翠区税务部门制定专项行动方案进行辖区产业调研摸底,建立“一企一策”成长档案,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在动态跟踪了解企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地方资源要素禀赋,推出“量体裁衣”式税费服务,帮助企业找准突破口,锚定发力点,持续投入、压茬推进,有的放矢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就在3月初,栖桐科技已与一家矿石加工国有企业签订了初步合作意向。李咏谙表示:“现在正是‘练兵’成长期,我们会按照预定轨道前进,未来,栖桐科技将继续致力‘卡脖子’难题突破,解决中国企业在智能化生产、制造过程中因核心技术导致的进口依赖,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突围行业垄断 勇立“新潮头”

  钩、旋、挑、转……在威高集团机器人手术实验室里,手术机器人“左手”持夹,“右手”持钳,干净利落、不差毫厘地完成探取、剥离、缝合动作,一场跨越260公里的“量子远程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机器人是高端与智能医疗设备的代表,可解决人不能完成的复杂手术,能够为临床提供更精准、更智能的手术解决方案。”山东威高手术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炳强对前来宣传政策的税务干部如是介绍道,“‘创新’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利刃’,可以说,我们正在改变和颠覆传统手术,重构未来医疗。”

  然而,技术突破与高额研发成本终究有着一场博弈,为了更快“突围”欧美技术垄断,企业每年投入的科研资金基本都是以“亿元”为单位进行计算的。“研发的困难和艰辛是可以想见的,不过这一路走来,税务部门的帮扶和紧随而来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都极大提振了我们的信心。”王炳强表示。

  据悉,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精准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成立“快反团队”,建立涉税诉求快响机制,及时响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相关涉税问题,并详细记录纳税人的需求、困难及建议,定期汇总、快速解决、及时反馈,切实把问需成果转化为提升税费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实际举措,精准推送可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发展底气。

  “税务干部为我们制定了专属的‘税惠套餐’,提供个性化税费政策辅导,帮我们算清算细‘红利账’,去年以来我们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费优惠二千四百多万元,让我们的研发资金‘不断链’,发展动力‘节节高’!”王炳强说道,在税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共同支持和推动下,企业自主研发的“妙手”腔镜手术机器人在2021年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腔镜手术机器人。

  如今,威高自主研发的“妙手S”手术机器人已经升级到第三代,实施六十多例远程手术,手术成功率高达100%,是目前世界上完成远程手术样本量最多的手术机器人,实现了我国在远程手术领域的世界领跑。

  激活创新“基因” 引领“新未来”

  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深海机器人开发及海工运维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已成长为深海机器人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制出深海1500米铺缆作业机器人、3500米悬浮作业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说起这两款高科技产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关键技术都曾经被国外垄断过。

  公司董事长陶泽文深知,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就要苦练内功,通过创新研发,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掌控核心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但是,技术突破并非易事,回忆起当时的研发过程,陶泽文也直言“超乎想象的难”。可无论多难,“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自主国产化,没路也要闯出来!”

  为了助力企业走稳技术创新之路,国家税务总局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以调研为基础,深入企业访实情、听需求、献计策,从企业实际出发,及时厘清税收优惠政策要点,以“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一对一”辅导等方式,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多管齐下确保税费红利精准“落袋”。去年,公司累计享受税费减免150余万元。政策力度的不断加码为企业带来资金“活水”,让企业创新更有动力、研发更有底气。

  经过上万次的实验,他们终于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最让我们骄傲的是,我们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核心技术,使全套设备上万种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实现整个供应链国产化。”未来机器人深海海工技术总监杜阳说。

  目前,未来机器人产品已囊括50余种型号,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深海机器人自主国产化的高科技企业。“从进口‘卡脖子’到国产领先,企业一路探索、一路创新,这背后离不开国家政策和税务部门的支持。不断加码的税惠政策用‘真金白银’帮助我们降低成本,我们只需把精力投入到自身研发、生产和经营上。”陶泽文感慨万分。“国内市场方面,我们手握上海、济南等地水下盾构和水下检测机器人订单;国外市场方面,俄罗斯市场订购了铺缆作业机器人等。虽然刚刚开春,订单已排满全年。”陶泽文对未来充满信心。

  下一步,威海市税务部门将继续以“落实税惠政策+优化税收服务”双轮驱动,打好支持企业研发创新的“组合拳”,助力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循“新”出发,向“质”而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殷子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