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景成
责任编辑:郑云歌
编者按: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把“生命线”牢牢抓在手上,威海再聚焦、再发力、再推进,把2022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吹响了抓招商促发展、抓项目增后劲的激扬号角。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担当意识,压实攻坚责任,全力以赴大抓经济、干事创业、争先创优,招商引资工作呈现量质齐升的可喜态势。大众网·海报新闻将聚焦这些倾情作为、倾智保障、倾力担当的招商引资先进典型的生动故事,展示威海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求突破的奋进之姿。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胡亚茹 威海报道
1月28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奇瑞集团芜湖造船厂就威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地经开区。经开区签下了开年的“第一单”,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就决战”之势打响了招商引资的开年“第一枪”。
这样的成绩并没有给刘增波带来持续性的喜悦。签约后,刘增波又马不停蹄地多次前往合肥就项目推进与企业进行洽谈。
其实,早在春节假期期间,经开区招商促进中心在刘增波的带领下就已经开启了新一年的工作。大年初四,调研督促;大年初六,部署新一年招商引资计划……“只有提前做足了‘功课’,才能在机会来临时紧紧抓住,寻找到合作商机。”刘增波说。正是“功夫下在平时”的不间断对接和严密的部署,才有了这样的“开门红”。
起步决定大势,开局关系全局。2月14日,在全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经开区又有23个好项目、大项目集中开工,迅速吹响了项目建设的“冲锋号”。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一个地区持续快速发展的后劲所在。翻开经开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这份“答卷”,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奋进和拼搏的答案——
珠海云洲智能中大型无人船生产基地、山东电工电气海底海缆生产基地、山东港口集团威海跨境生活资料分拨基地等一个个产业项目纷至沓来,在经开区落地生根;
合同投资金额87.1亿元,推进29个重点产业项目顺利签约,总投资过亿元的产业项目16个;储备重点在谈项目56个;
招商队伍远赴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地,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招商活动61批次,签约项目29个……
一个个项目、一组组数字、一串串足迹,是刘增波与招商团队“干起来”的生动体现,也是经开区招商引资工作能够不断超越创新的解锁密码。
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经开区建立“1+3+N”招商联动机制,招商促进中心联合经发控股集团、广安城投公司、智慧谷公司组建专业招商平台,与各精准招商部门共同协作,加大招商人员、载体、政策整合力度,实现资源共享、力量集中、效率提升。
“我们围绕重点产业方向,梳理链条、列出清单,明确方向、逐一对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合力推进项目发展。”经开区招商促进中心主任刘增波表示。眼下,经开区正以精准谋划夯实基础,创新推介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节节高。
2022年面对复杂的形势,经开区招商促进中心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和“坐不住”的危机感,通过“屏对屏”“心连心”的云招商模式,有效保障疫情防控下项目洽谈“不断线”,招商引资不停步,全力以赴稳投资。
能获得招商引资“开门红”“开门稳”的背后,除了经开区招商机制完善、营商环境优渥外,还有经开区招商人专业招商持之以恒的“韧劲儿”。
自负责招商工作以来,刘增波手中就紧紧攥着三本台账——目标企业、在谈项目、招商活动,详细记录着每个项目的内容、计划和关键问题,及时推进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聚集、早见效。刘增波说:“我们会站在企业的角度来换位思考,考虑项目落地的产业聚集度高不高,基础配套是否完善,未来发展市场空间多大,长远来看能节约多少成本……只有变成企业的‘项目经理’,真正帮对方预判和解决问题,才能在项目引进和服务时,更加有的放矢。”
对于2023年的招商工作,刘增波心里早已有了清晰的打算。“作为威海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经开区在城市国际化战略中有‘天时’和‘地利’的先天优势。”刘增波说,今年,经开区招商促进中心将聚焦海工装备制造业、新型科技等重点产业和日韩等重点区域,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全力打造“带不走”的产业集群。
锚定新目标,踩足发展“油门”,刘增波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2月17日,刘增波又接待了一批日本客商,双方就进口食品项目进行洽谈。对刘增波来说,招商人的脚步永远不会为了眼前的成绩而停下,他正把目光投向更优质的项目和更远的远方……
初审编辑:王景成
责任编辑: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