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教育引导青少年成共青团未来五年工作重点
来源:威海大众网 编辑: 2012-11-01 16:57: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至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费三元
大众网威海11月1日讯 (通讯员 李淼 见习记者 王晓青) 10月26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威海市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今后五年威海共青团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要求,围绕全市“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以建功育人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履行团的基本职能,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努力提高团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而努力奋斗。
威海共青团把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工作作为共青团的根本政治任务。在未来五年,各级团组织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共青团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增强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用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当代威海青少年的精神家园。坚持凝心聚力,创新活动载体,在加强青少年思想引领中筑建新高地。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少年。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少年。在青少年中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高举旗帜跟党走、青春建功‘十二五’”、“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不断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青年学生、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和各条战线的青年骨干为重点,培养一批具备高度理论自觉、鲜明实践品格、深厚群众根基、奋进创新精神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队伍。深入推进分类引导工作。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抓好四类青年群体《思想引导大纲》的转化和运用工作。
用高尚的情操塑造青少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推进“我与祖国共奋进”、“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发挥齐鲁文化尤其是威海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优势,引导青少年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威海精神统一起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青少年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大力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以“续写雷锋日记 ”为载体,把学雷锋活动与共青团的品牌工作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雷锋榜样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向机制化、常态化、时代化发展。
用有效的方式引导青少年。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引导方式与载体,借助运用新媒体推动团的工作创新,打造网上引导服务青少年的主阵地。积极借助媒体力量,在发挥好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新媒体平台和各类团属网站建设,培育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探索运用微博、QQ群、手机报等信息化手段,强化对青少年网络舆论的引导,扩大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适应新媒体分众化、对象化趋势,推动基层团组织运用新媒体手段,广泛建立直接面向青年的小型化、分散化、社区化新媒体工作平台。
多举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深入贯彻落实“两法两例”,以“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为载体,畅通青年利益表达渠道,完善青年利益反映机制,引导青年有序政治参与。大力推进12355青少年服务台有形化建设,在成熟社区建立青年中心,延伸服务触角,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品牌。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推动各级维权岗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适应青少年需求的司法和行政执法模式,开展经常性维权服务。积极探索在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驻外团组织等团建新领域建立青少年维权工作平台,通过法制宣传、热线咨询、法律援助等方式积极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全方位关爱弱势青少年群体。启动实施“同在蓝天下——威海青少年和谐成长计划”,不断加大“希望工程”、“心愿直通车”、“慈善义工助学”等公益活动的实施力度,真情关爱低收入家庭青少年、残疾青少年等特殊群体,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实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进一步深化共青团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内涵,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学习成长、情感婚恋、社会竞争、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科学设计工作项目和内容,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谐发展。切实关爱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零就业家庭子女、社区闲散青少年和孤残青少年,通过开展结对帮扶、环境优化、心理咨询和疏导、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大力推进青少年文明实践。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城市的整体文明水平和青少年的文明素质。积极动员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保护母亲河”、“低碳环保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引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着力培育青少年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和弘扬中华文化、齐鲁文化,精心策划打造富有威海特色元素的青年文化,推动先进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少年文化活动,深化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乡村青年文化节、红领巾艺术节等活动,塑造一批体现时代特点、反映青年风貌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品牌。实施团的文化精品工程,主动适应当代青少年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加强与各种专业、市场力量的合作,引导青年文化工作者到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炼主题,助推更多青少年文化精品不断涌现。通过选树“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少先队员”等各类优秀青少年典型,以先进人物引领青年时尚文化。
创新发展青少年文化产业。积极发展团属青少年文化产业。发挥团属报刊、杂志、网站的文化宣传和社会教育功能,积极参与市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社团和俱乐部建设。积极探索青少年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载体、新形式。大力推动健康有益的网游、微电影、3D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支持富有活力的青年团队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语言和风格,围绕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关系、预防违法犯罪、维护自身权益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体现时代元素和青年气息的青少年文化作品,用先进的文化元素来吸引、凝聚、教育青少年,以新型的文化主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威海共青团把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工作作为共青团的根本政治任务。在未来五年,各级团组织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共青团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增强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用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当代威海青少年的精神家园。坚持凝心聚力,创新活动载体,在加强青少年思想引领中筑建新高地。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少年。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少年。在青少年中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高举旗帜跟党走、青春建功‘十二五’”、“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不断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青年学生、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和各条战线的青年骨干为重点,培养一批具备高度理论自觉、鲜明实践品格、深厚群众根基、奋进创新精神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队伍。深入推进分类引导工作。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抓好四类青年群体《思想引导大纲》的转化和运用工作。
用高尚的情操塑造青少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推进“我与祖国共奋进”、“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发挥齐鲁文化尤其是威海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优势,引导青少年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威海精神统一起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青少年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大力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以“续写雷锋日记 ”为载体,把学雷锋活动与共青团的品牌工作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雷锋榜样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向机制化、常态化、时代化发展。
用有效的方式引导青少年。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引导方式与载体,借助运用新媒体推动团的工作创新,打造网上引导服务青少年的主阵地。积极借助媒体力量,在发挥好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新媒体平台和各类团属网站建设,培育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探索运用微博、QQ群、手机报等信息化手段,强化对青少年网络舆论的引导,扩大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适应新媒体分众化、对象化趋势,推动基层团组织运用新媒体手段,广泛建立直接面向青年的小型化、分散化、社区化新媒体工作平台。
多举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深入贯彻落实“两法两例”,以“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为载体,畅通青年利益表达渠道,完善青年利益反映机制,引导青年有序政治参与。大力推进12355青少年服务台有形化建设,在成熟社区建立青年中心,延伸服务触角,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品牌。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推动各级维权岗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适应青少年需求的司法和行政执法模式,开展经常性维权服务。积极探索在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驻外团组织等团建新领域建立青少年维权工作平台,通过法制宣传、热线咨询、法律援助等方式积极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全方位关爱弱势青少年群体。启动实施“同在蓝天下——威海青少年和谐成长计划”,不断加大“希望工程”、“心愿直通车”、“慈善义工助学”等公益活动的实施力度,真情关爱低收入家庭青少年、残疾青少年等特殊群体,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实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进一步深化共青团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内涵,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学习成长、情感婚恋、社会竞争、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科学设计工作项目和内容,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谐发展。切实关爱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零就业家庭子女、社区闲散青少年和孤残青少年,通过开展结对帮扶、环境优化、心理咨询和疏导、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大力推进青少年文明实践。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城市的整体文明水平和青少年的文明素质。积极动员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保护母亲河”、“低碳环保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引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着力培育青少年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和弘扬中华文化、齐鲁文化,精心策划打造富有威海特色元素的青年文化,推动先进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少年文化活动,深化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乡村青年文化节、红领巾艺术节等活动,塑造一批体现时代特点、反映青年风貌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品牌。实施团的文化精品工程,主动适应当代青少年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加强与各种专业、市场力量的合作,引导青年文化工作者到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炼主题,助推更多青少年文化精品不断涌现。通过选树“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少先队员”等各类优秀青少年典型,以先进人物引领青年时尚文化。
创新发展青少年文化产业。积极发展团属青少年文化产业。发挥团属报刊、杂志、网站的文化宣传和社会教育功能,积极参与市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社团和俱乐部建设。积极探索青少年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载体、新形式。大力推动健康有益的网游、微电影、3D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支持富有活力的青年团队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语言和风格,围绕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关系、预防违法犯罪、维护自身权益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体现时代元素和青年气息的青少年文化作品,用先进的文化元素来吸引、凝聚、教育青少年,以新型的文化主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魏雪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