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郑云歌
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初村镇前双岛村,有一位叫曲美玉的乡村医生,用专业的医疗技能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村民心中坚实的健康守护者。
村民心里有本账
村民赚钱不容易,生病了也担心去医院多花钱。在曲美玉来村里之前,村民有个头痛脑热都愿意去附近的药房,估摸着买点药,不仅不对症,还花了很多冤枉钱。村里的李大叔,患胃病多年,以前就是随便到药店买点什么胃药回家吃,花了钱还遭了罪。曲美玉来到村里后,怀疑是幽门螺杆菌造成的胃炎,就对李大叔进行了相关检查,并给他进行了半个月的规范治疗。
“以前去药店,动辄一百块就花完了,后来曲大夫开了6盒药,报销后才花了十几块钱,当时我还纳闷怎么这么便宜?问了曲大夫以后才知道,咱卫生院是国家集中采购平台进药,药物零差价售出,真是小钱治了大病。”李大叔逢人就说找曲大夫小钱治胃病的故事。村民都有本账,一边记着花多少钱把病治好了,一边记着是谁治好的。
“我刚来前双岛村卫生室的时候,由于村民们对我不熟悉,觉得我看着年轻没经验,对我的工作不配合。后来,我渐渐用耐心、责任心、细心感化了村民,赢得他们的积极配合与肯定。”曲美玉谈及来村里最大的收获时说道。
当村医也要有本账
“大娘,你这个腰还是老毛病,得注意,天气一凉一定要做好保暖。大爷,你这个属于网球肘,平日记得不要老是干重活。”面对前来就诊的村民,曲美玉细心地询问村民们的病情,叮嘱他们注意事项。
农村农活重,村民劳动强度高,年纪一上去,各种小毛病都陆陆续续有了。作为一名乡医,曲美玉慢慢成了村民的保健专家,谁有什么毛病她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村民的病症如同账本记在心里。每逢曲美玉在街上遇到以前来问诊的村民,她都会主动与村民聊聊,看看村民有没有按照医嘱保养身体。
“我的腿不好小曲经常过来帮我量血压,每个月都来,感冒了也送药过来,曲医生人很好,对老人服务周到。”谈起这位曲大夫,村民李国伟赞不绝口。当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曲美玉不仅在卫生室坚守岗位,还定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她的诚心、耐心、责任心,得到了村民们的高度赞扬。
“村民需要治愈,更需要安慰”
卫生室里的曲美玉从问诊、检查到开处方、配药,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微笑。她凭借自身所学和临床经验为百姓健康把关,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赖和赞誉。
“村民需要治愈,更需要安慰。”闲暇时间,曲美玉还主动为村民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帮助更多的患者实施自我健康管理,定期为村民科普健康知识。
“现在网上鱼龙混杂,有的村民会迷信偏方,太耽误事了。”为让村民掌握正确的医疗知识,曲美玉时常为村民们讲解院内中医适宜技术,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病症以及如何用中医疗法改善病症,有效促进了辖区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技术推广,初村镇卫生院积极响应号召,发扬中医文化精髓,积极探索中医特色之路,曲美玉通过积极参加院内各项中医培训,掌握中医诊疗相关知识,利用三伏时节积极为辖区患有腰腿疼痛、腹部寒凉、胃肠功能较弱的居民开展艾灸理疗服务,引导群众加强自我保健,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缓解疼痛,惠及更多群众共享健康。
“把自己的整个青春奉献给基层我无怨无悔,即使再艰苦的环境我也不会退缩,村里的群众健康需要有人来守护。”每每谈起工作,曲美玉总会这样斩钉截铁地说。十余载弹指一挥间。在初村镇,像曲美玉这样的乡医还有很多,她们用青春书写着医者仁心,用脚步丈量着故乡热土,用责任践行着新时代青年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村卫生室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是广大农村居民健康保障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初村镇卫生院将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作为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的重要手段,有力推进了乡村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健康教育、村级健康巡诊等一系列工作。今年以来已建立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38681份,建档率77.1%;开展主题健康宣传活动和健康讲座等共16次,发放宣传资料10种 990人次;实现辖区39个村居每周巡诊一轮,每周健康巡诊、随访服务300余人次;开展健康义诊7次、健康讲座5次,服务居民2600余人次。逐步打通了农村居民看病、报销的“最后一公里”,减少农村居民的就医成本,推动分级诊疗,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兑现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民生承诺。
(通讯员 马明龙)
初审编辑:姚潇雨
责任编辑: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