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退役真相 拒绝虚伪感谢媒体批评
来源:郑州晚报 编辑: 2013-08-28 08:45:00
李娜身着红衣出战,迎来美网开门红。
《纽约时报》专访李娜
李娜和姜山
么真实
被逼服禁药 被禁谈恋爱
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虚伪之人是真实之人的地狱,真实之人也是虚伪之人的地狱,李娜太真实了,所以引来了无数仇视和憎恨。
昨晨,李娜美网迎来开门红,不过在美网开赛之前,美国《纽约时报》杂志刊发了一篇对中国选手李娜的专访,题目是《李娜,中国网球叛逆者》。该文作者指出,李娜在2002年选择退役的原因,疑似是因当时她被迫服用类固醇类药物,同时主管教练还反对她谈恋爱。
“代表国家”的帽子我戴不起
今年夏天,《人民日报》以社论的形式对李娜进行过一番批评,矛头直指其“肆无忌惮”的“任性”个性。在接受美国《纽约时报》杂志采访时,中国金花敞开了心扉,她对该报记者布鲁克-拉尔默表示,自己绝非是一个圣人,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同时,她很难处理好与中国媒体之间的关系。
此外,李娜还表示,她不希望自己在打比赛的时候,总是背负着“为国出征”的精神枷锁。“人们说我打网球是代表国家,这顶帽子实在是太大了,我无法承受,我只能代表我自己。过去,我总会被各式各样的负面报道困扰,但现在我只是觉得,大概媒体认为我的名气还不够大,所以要来‘帮助’我。”
曾为爱情选择突然退役
2002年底,李娜在釜山亚运会前突然宣布退役,这在当时令全国体育迷都感到非常意外。杂志披露,当时李娜只带上了一个装有生活必需品的小包,便离开了国家网球训练中心;该报还指出,李娜在2002年选择退役的疑似原因是:第一,过于繁重的训练任务令她身心俱疲;其二,主管教练禁止她与姜山谈恋爱;其三,教练不顾医生的建议,强迫她服用一种类固醇类的药物,而李娜本人对这种药物过敏。
从事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意外
《纽约时报》杂志表示,实际上李娜从事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意外:当年,李娜的父亲并未征求她本人的意见,便安排她报名进入了一所当地的体校,随后,她又在家长、教练的安排下改练网球。
《纽约时报》杂志分析认为,正是由于这样的经历,让李娜对中国“举国体制”的体育运行机制并不满意。该报指出,李娜在11岁时便首次“反抗”教练,当时她拒绝执行教练的训练安排,从而遭到了“原地罚站”的惩罚,直至认错为止。
2002年退役后,李娜进入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系读书,姜山则是她的同班同学。2004年初,李娜选择复出;两年后的2006年,李娜与姜山低调完婚。《纽约时报》杂志表示,时至今日,“姜山已经成为李娜的港湾”。李娜渴望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她曾经发自肺腑的表示:“一进家门,我就会关掉手机,谁的电话都不接。自由的感觉,令人沉醉。”
退役后做家庭主妇开网球学校
李娜把自己的“蜕变”归功于2009年开始的单飞。她说,以前从未跟财务、后勤等琐事打过交道,因为国家把一切都打点好了。2010年,由姜山担任教练,李娜打进了澳网决赛,首次跻身世界前十。半决赛大逆转击败世界排名第一的沃兹尼亚奇,在被问及是什么激励她后来居上时,李娜坦白表示是“奖金”。
虽然退役还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但李娜已经为自己退役后的生活做好了规划。李娜说,她希望做家庭主妇,想开一所网球学校。她还说,反对自己的孩子从事网球运动。但现在,李娜只想尽力享受自己剩余的网球生涯。“我知道不可能每场都赢,”她说,“但我已经经历了这么多困难,需要做的就是尽我所能。那样,不论胜败我都会感到快乐。”
■评论
责任编辑:达欣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