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威海卫生

来自雪域高原的威海乡音:记威海市立医院王培成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编辑:   2019-06-25 16:42:00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威海6月25日讯 (通讯员  周娜 见习记者 李英豪) 在距离威海市2300多公里外的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活跃着一群威海口音的“白大褂”。在那片广袤的雪域高原上,他们受威海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守护着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威海市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王培成副主任医师便是其中的一员。

  

  王培成在查房

  6月10日,山东省卫健委发出《关于表扬全省卫生援青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通知》,威海市立医院及王培成均位列榜单。截止目前,王培成等10名威海籍医疗专家支医已经整整3个多月了,他们的援青工作做得怎么样,生活上是否还习惯?带着关切之心,笔者通过微信,对数千里外的王培成进行了语音采访。

  (一)

  “咱老家现在是炎热的夏季了,这里,依然大约在冬季。”傍晚时分,通过微信,刚刚下班的王培成自雪域高原上发过来一段语音。听起来,王培成的气息有些不稳,但情绪上却非常乐观。

  

  王培成日常工作照

  “眼耳鼻喉科病房正常床位19张,现在却住了46个病人……院长急了,说不能再收了,你再收的话也怕保证不了质量,保证不了安全。可没办法,不收也不能眼看着病人遭罪。这个耳鼻喉科是门源县唯一的,大部分时间都住着30多个手术病人。整个医院内外妇儿全部加在一起的病人也就一百多个,咱耳鼻喉科就占了46个……”

  王培成口中的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是5月6日,在他的倡议与帮助下正式成立的。除下乡义诊上千人次外,自5月7日至6月21日,仅在医院接待就诊病人已达1200余人次,完成门诊手术55例,住院手术60余例,住院病人100余例,其中鼻息肉摘除术、鼻窦开放手术、眼翼状胬肉切除术、眼睑内翻矫正术、扁桃体摘除术等手术在海北均属首例。

  这是耳鼻喉科成立后,王培成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做出的成绩。

  (二)

  王培成现受聘为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他说,刚来的头一个月只能看门诊。因为这个地方没有耳鼻喉科,当然也没有病房。所有耳鼻喉病人要想看病,都要去西宁。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距离门源县200多公里。200公里在内地可能比较轻松,但在这里,200公里要翻越三座大山。开车从门源到西宁去,一般得在路上跑五个多小时,关键是还得翻越雪山,一路很危险,老百姓看病很不方便。

王培成参加义诊

  为此,王培成就跟当地卫健局和医院的领导建议,申请成立专门的耳鼻喉科。在当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积极筹备,5月6日,耳鼻喉科正式成立。医院不但装修了病房,还购置了专门的设备。不过因为医院本身有两个眼科医生,而这两个眼科医生跟着王培成,所以耳鼻喉科就跟眼科合并在一起,叫做眼耳鼻喉科。

  如今,正在筹备中的“王培成名医工作室”也即将成立,王培成对此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室成立后,会更多地减少农牧民看病奔波之苦。”王培成表示,“希望能通过工作室做好‘传帮带’,提高当地耳鼻喉科医疗水平。”

  (三)

  “眼耳鼻喉科成立以后,才知道这工作真是忙啊。”王培成说,医院开始给了十几张床位。因为这里地广人稀,整个门源连农牧区人口一共才十六万(在青海,这样的县算人口多的了)。结果5月7号开始,病床很快就不够用了,医院不得已又给加了三张。

王培成在手术中

  因为当地没有耳鼻喉科医生,科室刚刚组建,医生护士基本上都是新手,配合也不够默契。只要是做了手术的病人,不管是在白天还是在晚上,都是王培成忙前忙后,不但负责治疗,还得指导护理。当地的医生护士都因此不好意思,可是没办法,因为是王培成一手做手术的病人,放给这些新手他也不放心。

  “所以成立病房以后吧,这个工作比较辛苦,我比较辛苦,只要有做手术的病人,不管白天晚上我都得留在这。其实这个倒是也没什么事儿,也没觉得有多累,反正是在咱家里工作的时候都习惯了,咱家做手术中午也不休息不是吗。”

  “这里人保健意识很差,很少知道有病了马上来医院看。他们都拖呀拖呀,拖到最后不行了才来看病。这边最常见的病就是这个分泌性中耳炎,其实这个病是很小的一个病。如果早期的话就是打打吊瓶,做鼓膜按摩,应该很快就好了,可在这儿不行,没人懂这个。有的分泌性中耳炎,已经成黏连性中耳炎了,出现耳聋了他们才来看病。”

  除了分泌性中耳炎,鼻出血在当地也是一个最常见的病,这可能跟高原反应和空气干燥有关系。考虑到经济原因,这样的病人基本都选择在门诊处理。耳鼻喉科成立刚刚一个月,王培成一个人处理的鼻出血病人就达到一百来个,治疗效果都很好。

  尽管有这么大的门诊工作量,王培成病房的工作也一点都没落下。除了周一到周五在医院坐诊,每逢周末、节假日,王培成还会和其他医生一起下乡,为农牧民义诊,送医送药,做医疗宣传。

  (四)

  问及援青的困难,王培成笑呵呵的,像在说别人的事儿。“怎么说呢,来了已经是三个月了,头一两个月来的时候,的确不习惯,这里海拔大约是2880米吧,气候特别干燥,咱内地人来了第一感觉就是缺氧。晚上睡不着觉,早晨起来鼻子经常出血。饮食上也不习惯,因为这个地方居民大多是回族,给我们做饭的也是一个回族的老乡,只会做回族清真饭。真的吃不习惯,而且这里是高原,米饭啊,馒头啊,包子什么的,都蒸不熟,吃起来黏糊糊的。不过我这个岁数的人,不挑这些,吃啥都行。”

王培成查看病患

  对王培成来说,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高原反应。这么长时间了,身体还是不适应,只要活动激烈一点,或者因为有急诊病人着急之下跑两步,气息就会不够用。让王培成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他们去比较远的一个草原,王培成发生了很严重的高原反应,当时他觉得自己不能活着回来了。

  不过他却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说,“这些我们都能克服。农牧民们看病太困难了,我们既然选择了援青,就要力所能及地把党的温暖传递给这里的每一个人。”谈起义诊,王培成很是感慨,“这地方跟咱们那边下乡可不一样,这个地方下乡就是坐着车下去。100公里,那都是小事,280公里见不着个人,也看不见个村儿。除了牛羊看不见人影,很荒凉的地方。”上个月他们到一个藏族乡,叫仙米乡。这个乡辖有桥滩、塔里华、大庄、梅花、德欠、达龙、讨拉、龙浪8个村民委员会,28个自然村,6000多人口,距离县城七八十里路,全是山路。“那个地方有青海省的国家森林公园,环境非常好,但是地理位置太偏僻了,老百姓看病就医十分不方便。”

  王培成说,他们下去后很受当地老百姓欢迎,走到哪就会被人群包围起来,看着老百姓渴盼的目光,感觉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我们不但看病,还向当地老百姓宣传保健常识,一些常见病的预防,以及什么病需要到医院去看。每次下乡,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老乡们也很热情,对我们很好,给我们炖跑山鸡,灌血肠什么的吃……”不过跑山鸡因为地处高原的原因,火候不到,根本就咬不动,用羊血羊杂做成的灌血肠什么的,作为海边长大的人,王培成根本连碰都不想碰。“因为这个地方吃饭都是纯藏餐,主食是糌粑,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这个东西,就是喝那个奶茶,喝完以后倒上青稞粉,用手捏,捏出那个什么形状的东西吃,哎呀妈呀,实在是难以下咽啊。”

  “但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好,为当地老百姓做好服务。因为我们来了以后啊,不光是一个医疗援助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肩负着政治任务。因为这个地方确实很落后,这里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没出过这个山。村子太偏僻了,也出不来呀。所以呢,我们就要真正的把党的温暖党的关怀带给这里的农牧民。”

  (五)

  王培成介绍,因为落后,这里的人重男轻女思想特别严重。

王培成为门源群众检查

  前几天,他在门诊遇上了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耳前瘘管感染,感染的很重,一侧的眼睛都睁不开了。这样的病人,常规来说的话,切开引流打打吊瓶也能很快好起来。但是这个病人来了以后,王培成建议住院治疗,家长却抱着孩子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做医生的遇到这种情况真是很无奈,很无奈……”王培成用心疼的语气说,这种情况在这里十分常见。还有一次,也是一个小女孩儿,七八岁的样子,得了化脓性中耳炎,感染很重,应该在家里已经一个多月了,没办法了家长才领来找他看病。“这种情况下,在咱家的话,做个鼓膜冲洗下,吃点儿药很快就好了。但是病人不接受,最后我没办法,我说,我不要你的钱,这20块钱你去买消炎药,每天过来我给你免费做冲洗,这种情况下她家长还不怎么愿意。”

  不过后来,在王培成的努力下,病人和家长都被说服了,每天来一次,让王培成给她免费冲洗,“这个小孩儿恢复的非常好,这是我很欣慰的地方,你知道吗。”王培成说,这个地方的老百姓确实穷啊,牧民好一些,养牛养羊的,最近几年收入不错。但是农民,真正的农民,很多一年种三四十亩青稞也养活不了一家人。在这里因为气候的原因,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一个是种青稞,一个种油菜花儿,用菜籽榨油。一亩地下来,收入也就200多块钱。所以很多时候,遇上家庭条件差的农民来看病,一些小的治疗,在门诊可以做的,王培成经常就给他们免费做了。

  (六)

  对王培成来说,在门源县的三个月是充实而繁忙的三个月。白天要坐门诊,要到病房查房,要为病人手术,晚上也不能放心休息。只要有耳鼻喉科疾病的病人,特别是一些不常见的病人,王培成都是随叫随到。“咱来这边就这一年,苦点儿累点儿,没啥,主要是把他们的工作带好,让他们都把活儿抓起来。等我走了以后,他们可以把耳鼻喉科维持下去……”

  因为目前的门源县,仅有这一个耳鼻喉科。所有耳鼻喉科的病人,现在几乎都会到这儿来看病,这让王培成感觉挺自豪。

王培成在门源

  他印象最深的一个病人,是一位40岁左右的女公务员,得了耳疾,在当地别的医院治疗了一个月,听力却越来越差,医院建议她办残疾证。她抱着一线希望,慕名来找王培成。王培成一看,就是个分泌性中耳炎,很简单的一个病。让她办了住院,给她做了鼓膜置管术。当天病人就恢复了听力。“病人非常非常高兴,和家属千恩万谢的,其实这都是咱正常应该做的工作。反正现在整个海北州耳鼻喉科的病人基本上都在我这儿。”王培成笑着说。

  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成立一个半月了,他还没碰到一个病人需要转到省级医院去的,遇到的病例都能得心应手给处理了,这让他感觉自己的工作非常有价值。他说,“咱来这边工作就是为了方便老百姓。”

  老家的各级领导对他们这边工作非常支持,时不时的来看望他们。“领导对我们很重视,所以我们也不好意思不好好干,必须把工作干好,不能给威海人丢脸,给咱山东人丢脸。”王培成说,在这里做医生的最大的体会就是需要加强学习。跟你专业相关的不相关的都要去学,就是为了一个目的,为了方便老百姓。让这里的老百姓,看上病,看好病,而不是轻易的就说,哎呀这个病我看不了,你直接去西宁吧。

  王培成说,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人的思想境界真的会升华。“在这里工作更能体现医生的价值。当然啦,一定要负责任,稀里糊涂不行,因为这里老百姓太需要医生了。这里的病人会让你有一种紧迫感,使命感。这真不是说大话。我现在一心就想着帮他们解决好问题,因为这里的老百姓太不容易了。”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