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威海卫生

为生命打造绿色急救通道:记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郑艳杰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编辑:   2019-07-10 12:46:00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威海7月10日讯 (通讯员 周娜)  她,拥有着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忱与执着,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急诊急救第一线;她,改变了医院急诊医生轮转制度,使急诊科拥有了自己的专职医生团队;她,促进了急诊急救流程的优化发展,由病人围着医院转,变成一站式满足患者急诊急救需求;她,率领团队在全市最先推出生命急救“4个1”规则,让整个团队急救技术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将急救时间窗由国家规定的90分钟提高至30分钟。

  她就是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郑艳杰教授。

  走近郑艳杰,你会发现,这个身形单薄,却勇于为生命打造绿色急救通道的女医生,身上拥有着寻常女性所不具备的豁达果敢。  

郑艳杰查询病人病情

  近日,威海市立医院政工办来了几位拿着大红表扬信的患者家属,一进门就对工作人员说,“我们是来感谢急诊科医生护士们的,我们的亲人由于突发心梗打的来到医院门口,一下车人就不行了,多亏急诊科的工作人员临危不乱,有条不紊进行救护,才让我们没有失去亲人。”其中一位中年男性家属说,当时一看到医生护士们救人时沉稳干练的样子,他的心一下子就安稳下来。他说,从来还没有人给他这样一种可以将生命完全托付的信赖感。他说,这个医护团队太优秀了,相互之间配合默契,效率之高令人惊叹,是他在别家医院从来没有见过的。也正是因为这种争分夺秒的效率,才把他的亲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郑艳杰抢救病号

  “在这里,时间是生命,技术是保障,急救是责任,爱心是根本。每一分钟都关系着患者的生命,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生死时速’。”面对表扬,身为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掌门人”,郑艳杰十分淡定。

  运筹帷幄,打造一流团队

  众所周知,急诊科是一所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作为医院一个跨学术的一线科室,担负着医院院前急救、医院急诊、急诊危重病人三位一体的医疗急救任务,同时也是威海市“120”指挥中心定点科室。作为科主任,郑艳杰不但要管理整个科室团队,还要身先士卒,每天奋战在急诊抢救第一线,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争夺生命主动权。

郑艳杰及其科室工作人员合照

  “我们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84年6月,距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史。自2009年郑艳杰担任科主任开始,发展更加迅速。由最初的5名医生、7名护士,发展为医护人员100余人,急诊内科医师26人,急诊外科医师9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0人,硕士研究生12人。能带领如此庞大的队伍,忙而不乱地将急诊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郑艳杰个人领导能力十分不一般。”

  负责急诊工作的副院长李振光教授介绍,如今的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在郑艳杰的带领下,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急救科室,不但拥有院前急救、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病房、EICU等5个功能区,还先后成立了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中毒中心、创伤中心,并拥有了独立的辅助检查区域,包括:急诊检验、急诊超声、急诊放射、急诊CT等,已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辅助检查—急诊病房、EICU一体化先进的急诊急救模式。

  像这样一个综合大科,科主任肩上的担子之重可想而知。然而郑艳杰却从来不曾在院领导面前叫过苦喊过累,她更多的只是为科室发展而奔波,而呼吁。同时也为急诊科的今天而自豪。

  “只要急危重病人进入急诊区域,就会享受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急诊科实行绿色通道一卡通制度,危重病人只要开通绿色通道一卡通,不需要任何手续快速抢救,快速进入医技检查区快速诊断。”

  郑艳杰介绍,现在医院急救绿色通道时间明显缩短,实现了10分钟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30分钟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3小时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并在全市率先倡导“三先三后”服务理念:即先抢救后付费,先诊治后挂号,先住院后办手续。“四个一”抢救理念:一分钟内出诊,一分钟内两名护士完成吸氧、监护、采血、静脉通道,一分钟内两名医师完成心肺复苏术(胸外按压、除颤、气管插管),一分钟内可以同时启动16名医护人员急诊科内应急响应。

抢救病人

  目前,威海市立医院急门诊量已预计突破10万人次,院前出诊量6000人次,急、危重病人留观人数突破5000人次,急诊抢救病人5000余人次,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6%。下级医院转送危重病人年均达2000余人次。

  “我们率先在全市成立胸痛联盟中心,自2017年11月启动急诊PCI至今,共开展PCI 271例,急诊PCI 150例。2018年组建急诊ICU,保障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恢复及健康……”说起科室发展,郑艳杰如数家珍。并希望青年一代急诊人,能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使市立医院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我喜欢急诊科这个岗位,每天只要看见病人,我自己的烦恼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尤其是看到急危重症病人,就能激发我的全部热情和责任,我的思维也被完全调动起来了,脑海里涌现太多办法来抢救病人……”说起急诊工作,郑艳杰目光变得炯炯有神,脸上焕发出夺目光彩。

  妙手仁心,展现博大情怀

  也许郑艳杰这个人就是为了当医生为了急诊这个岗位而生。三十多年来,经她的手救治过的病人已经无法计算。

郑艳杰安抚病人情绪

  “郑主任技术水平高,反应迅速,抢救病人时总是冲锋在前……”科里的医护人员对郑艳杰十分推崇。在急诊团队中,郑艳杰显然是灵魂级人物。

  急诊医师杨小震至今对郑艳杰主持的一个病案抢救记忆犹新。那是一位突然发生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年轻小伙,从120车上抬下来后,还没来得及抬到抢救床上突然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心跳呼吸停止……时间就是生命,郑艳杰马上组织人员在担架上开始了生命复苏的战斗。为了有效心脏按压,郑艳杰亲自跪在抢救床上,分秒不停一按就是一个小时;由于抢救床位置不当,需要跪下进行气管插管,分泌物贱到脸上、眼睛里,她都顾不上擦一下,全神贯注投入抢救中,插管成功、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除颤、监护、采血、输液、吸痰……由于病情危重,患者先后出现近20次室颤、室速,除颤达16次。大家正觉得这个人救治无望,郑艳杰却分析,患者心脏停跳原因主要为冠状动脉堵塞心肌缺血导致,目前唯一办法就是溶栓。但长时间心肺复苏又属于溶栓禁忌,怎么办?不溶栓没有人质疑,因为是按原则办事,溶栓就违背了有关规定,万一患者出血,谁来负这个责任?

  急诊室里,医生们面面相窥,都对这个病人的治疗感到十分为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为了挽救患者生命,郑艳杰不顾个人得失果断决定溶栓,并下令严密观察病情。溶栓剂快速发挥作用,血管再通、病人血压回升,心律失常被控制,经过近4个小时的奋力抢救,这位心跳骤停十余次的病人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

郑艳杰和同事们进行交流

  “像这样的抢救事例,对郑主任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急诊科的医生护士们说。他们至今记得,2003年非典型肺炎病毒在华夏大地肆虐,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市政府指定,市立医院成为“非典”排查定点医院。为了完成这个艰巨任务,院党委决定抽调医护骨干组成了排查小组。那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作为小组成员意味着什么。因为媒体上不时报道,已经有医护人员因为与非典病人近距离接触从而被传染,甚至出现死亡。

  当时,郑艳杰的女儿正准备中考,丈夫在部队服役,家里仅靠她一个人苦苦支撑。她若有个好歹,这个家势必将面临着颠覆性危机。但郑艳杰却没有退缩,毅然临危请缨受命,成为排查小组第一梯队的负责人,与36名同事一起奔赴防治非典的第一线。期间有位从北京回来的老大爷,一周后,突发高热、痰多、呼吸困难,胸片不排除非典。病人情况危急,需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因为当时非典尚无有效防治措施,死亡率极高,许多同事都流露出了畏惧情绪。

  面对这个情况,郑艳杰毅然决然地穿上不知道能否真正起到防护作用的防护服,冲进紧闭门窗的隔离病房内,独自一人完成了具有高危传染性的气管插管以及吸痰操作,看护病人直到病情稳定,并亲自护送其到传染病医院。“当时郑主任说,如果真有传染风险,那就传染我一个人吧!”护士长张丽娜一说起那段往事,眼里禁不住就含了泪。那段日子里,作为小组负责人,郑艳杰每天连续工作10个甚至20多个小时,带领团队成员仔细排查每一位患者,亲自诊查每一位高度疑似病人,首批诊治患者3200余人,未漏掉一个可疑的病人,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郑艳杰无疑是生命的“守护神”。

  精医重道,创造生命奇迹

  说起学医初衷,郑艳杰犹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年疾病缠身的情景。那时候,亲眼看着母亲饱尝病痛折磨,她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为母亲乃至更多的人祛除病痛成为她人生最大梦想。1985年9月,大学毕业后,郑艳杰终于圆了梦,穿上白大褂,当上了一名急诊医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郑艳杰对急诊医生有了更深的认识。她觉得急诊科医生太重要了,在这里不但要为病人治病,而且还要跟死神抢命。

郑艳杰分析患者病情

  为了追求诊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郑艳杰不断钻研,先后到俄罗斯、北京、上海等地学习深造,很快以擅长心血管专业、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及疑难病症的诊治闻名业界。她不但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对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抢救上也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见解。担任急诊科主任以来,她大胆创新,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并应用国内领先的经皮穿刺导入气管切开术、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高压氧抢救危重病人等三项新技术,此三项高新技术在本地区开创了先例,挽救了数百例病人的生命。

  2012年4月,一名有过2次心肌梗死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病史的老年男性,因为“胸痛4天,神志不清2小时”急呼120。市立医院120紧急出诊,接诊医师对心跳呼吸突然出现骤停的患者给予了心肺复苏术后,迅速接到医院急诊室。经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诊断为“急性下壁、广泛前壁、正后壁心肌梗塞、心肺复苏术后、心源性休克”。

  患者生命危在旦夕,必须尽快打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才能挽救他的生命。然而,依照他目前的状况,血压测不出,神志不清,周围循环差,连急诊介入放置支架机会也没有。因为在放置支架的过程中,他那条细细的血管随时都有可能闭塞。在此生死关头,郑艳杰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分析,果断决策为患者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维持血压抢救生命。取得家属同意后,郑艳杰团队立即对老人实施急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老人血压逐渐回升,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生命体征渐趋于平稳,为后期介入放置冠脉支架赢得了宝贵时间。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该项急救技术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威海市在心血管急危重症方面的抢救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职尽责,挚爱急救事业

  在急诊科,是每时每刻都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病人,外伤、车祸、醉酒、打架斗殴、猝死、急性中毒等等。可以说,这里的工作最脏,不是血肉模糊,就是催吐洗胃;这里的工作最累,吃饭没定点,困了不能睡;这里的工作最忙,面对生命,春夏秋冬都要坚守“阵地”,没有节假日,只要有人求救,哪里需要哪里去。对这些,郑艳杰与同事们都习以为常,时时面对,天天如此。

郑艳杰为患者治疗

  “记得有一次,一名患者喝了300ml农药,郑主任正为他气管插管,他突然喷出一大口呕吐物,毒液贱到了郑主任的眼睛里。我们都吓坏了,都叫主任赶紧去清洗治疗,可郑主任还是坚持抢救患者脱离危险后,才去处理自己受伤的眼睛……”回忆起这段经历,杨小震心有余悸。不过像这样的意外遭遇,对郑艳杰来说却非偶然。

  由于急诊工作的过度繁忙与劳累,郑艳杰的身体也时常遭受病魔侵袭。一次因为连续加班,她的扁桃体发炎化脓,整个人发起烧来。为了不耽搁第二天的正常工作,郑艳杰选择晚间休息时去医院输液。不料治疗过程中却发生了输液反应,寒战、高热,高达41.7℃的体温,让郑艳杰陷入了昏迷。经过同事4个多小时紧张抢救,凌晨2点的时候,郑艳杰才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次日早晨,体温刚刚退下来,同事们劝她回家休息,却又赶上科里来了一个危重病人。作为科室技术骨干,她义无反顾投入到对患者的紧张抢救中。

  2014年,郑艳杰的身体开始出现了严重不适,经检查后,发现了后腹膜肿瘤。肿瘤科医生告诉她,后腹膜肿瘤 80%是恶性的,需要马上治疗。可当时正赶上威海发生了特大山火,重大险情面前,她根本顾不上考虑自身病情,立即带领急诊急救队伍赶赴火灾现场,圆满完成了医疗保障工作。接着,又组织了全市急诊、危重症年会,然后才抽出时间去做手术。幸好手术证实肿瘤为良性,术后不到一个月,她又投入到紧张的急诊工作中。

  三十余年,寒来暑往,郑艳杰不是在科室穿梭抢救生命,就是颠簸在出诊的路上。她到底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无法实现的休息日,根本就没法计算。

 

  作为承担着区域急诊急救任务的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每遇到重大卫生突发事件及重大救治任务时,郑艳杰团队高超的诊疗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应急救治经验便得以充分体现。在汶川地震救援、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11.12”特大交通事故、群发河豚鱼中毒事件、“十一运动会”及国际奥帆赛医疗保障等一次次重大应急救治任务中,郑艳杰和她的团队凸显出了非凡的应急救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广大民众的高度赞扬,受到了市政府、卫生局领导的嘉奖。在卫生部、省卫生厅进行的卫生系统质量管理年检查中表现出色,科室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集体,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威海市巾帼文明岗”“威海市优秀急救站”等光荣称号。她个人连续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省“三八红旗手”、省“优秀共产党员”、威海市“巾帼十杰”、“十佳名医”等30多项殊荣。

  面对众口一词的赞誉和表扬,郑艳杰十分低调,她说,“我只是尽到了一名急诊医生的责任。”不过,对急诊科的发展她却信心十足,斗志昂扬。她说“我们将立足于本职工作,将威海市急诊事业做大做强。急诊DSA筹备计划目前正在运行之中,将为急性心血管及急性脑血管患者最大程度的减少诊治等待时间、减少中间环节,院前溶栓、院内桥接急诊PCI或脑血管取栓,实现心脑血管同治,真正为抢救患者生命及改善患者预后做到极致,打造全国范围的威海市急诊急救模式。”

  专家介绍

郑艳杰日常工作照

  郑艳杰,女,55岁,1964年生,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知名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威海市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威海市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三届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中毒与职业病学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第六届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泰山灾难医学与应急救援联盟共同主席,山东省医师协会急诊专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重症专业委员。撰写著作5部,专利5项,国家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5篇,获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荣获威海市“十佳医生”,“威海市巾帼十杰”,“威海市先进工作者”,荣获省“三八红旗手”,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30余项殊荣。

  从事心血管专业和急危重症专业34年,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夹层动脉瘤、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对突然起病的急症治疗经验丰富,包括急性胸痛、腹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晕厥等病症。在急性中毒及疑难危重症方面有很深造诣。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