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新闻

第六届山东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启动

来源:威海大众网   编辑:   2014-10-26 17:44:00   作者:

   大众网威海10月26日讯(记者 滕佳蕾) 10月25日,荣成市举办第六届山东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来自全国高校院所以及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的200多位领导和专家出席。

  近年来,荣成市全面实施“科技兴荣”战略,构建起产业、载体、人才、金融四个创新体系,推动区域发展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推动高端项目和人才引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为构筑人才智力高地,荣成市不遗余力地搭建平台,帮助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对接。自2009年以来,连续举办了五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船舶、汽车、保健食品等行业峰会,组织开展了“荣成企业全国百家院所行”活动。共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76个,进入实施194个,占协议总数的70%。借助这些对接平台,荣成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投融资机构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将其变为自己的“体外智囊”。催生了“海参机器人”、“ 海藻化工工艺调整”、“海参活性物质提取”、“数控多连杆压力机”等一批高端项目,促进了荣成企业和产品与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资本和市场的对接,为荣成市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崛起增添了强大动力。

  据了解,为更好地促进校企“牵手联姻”,让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短暂的时间尽可能地充分交流、有所收获,今年联盟活动周启动前夕,荣成市相关主管部门提前几个月就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进行了对接,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掌握科研一线的成果动向,从中筛选有可能达成合作的院校、科研成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邀请。活动期间,不仅将荣成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情况装订成册,专家人手一册,还创造性地派出联络员,为高校院所、投融资机构和企业实行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使企业与高校院所、投融资机构在正式“牵手联姻”前,对彼此的情况、需求都有了清晰的了解,最终保证了合作的成功率,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真正取得了实效。

  近年来,荣成市围绕技术创新、研发平台、人才引进等出台政策,对企业购置生产性设备,按购置价款百分比进行奖励;对拥有自主产权或技术领先的企业,从项目用地、税收返还等予以奖励;对企业建立创新平台以及申请专利、科研转化等,分别按级别给予扶持……为了引进培养更多人才,出台了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开通服务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聘任挂职,设立工作站,承接高校、科研院所项目课题。今年7月底,市出台了《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规定》,细化了23条政策,提高扶持比例和范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

  科技的背后是人才。荣成市提供最大优惠,通过柔性政策和灵活形式,打造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出台了《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研究制订了鼓励高科技项目引进和科技研发的奖励政策。积极牵手高校院所“借脑引智”,聘请20多名院士做技术顾问。

  据该市财政部门粗略估算,近两年政府落实企业转型发展资金21亿元,带动企业技改投入230亿元。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坚定不移地踏上了科技创新的道路。荣成企业纷纷加强工程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等自有研发平台建设,打造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器和转化器。泰祥集团每年拿出主营业务收入的5%以上作为专项科研经费,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科技大楼,成立了山东省海洋食品营养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海之宝公司投资410万美元,在德国与慕尼黑大学及当地科技部门合作,成立研发机构;成山集团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成为国内轮胎行业2个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企业之一……目前,荣成规模以上企业都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中心,拥有28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家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了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荣成70多家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关系,还吸引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20多家高校院所在荣成设立教学科研基地。

  从水产品的养殖、腌炸卤晒的粗加工,到海芝宝、好当家等海珍品的精加工,直至以海参多肽、生物海藻肥等海洋生物提取物的精深加工,依托资源的“精耕细作”,荣成的海洋产品纷纷摘掉了低端帽子,直指高端市场。目前,在海洋功能食品、保健品等领域,荣成实施了49个高端项目,每年研发新产品300多个,平均增值5至10倍。据统计,荣成市发明专利授权量71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2.9%。

    据悉,活动周期间,将同时举行海洋食品及生物技术产业、汽车及机械产业、修造船及零部件产业、企业投融资四个专题对接会,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搭建对接合作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领导,围绕相关产业发展趋势作主题报告,现场发布科研成果,并与企业开展实地对接洽谈等活动。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