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新闻

威海:为中韩自由贸易先导示范 打造双边合作"试验田"

来源:威海大众网   编辑:   2015-01-20 19:34:00   作者:

会议现场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先任研究委员洪性范就中韩产业技术合作扩大方案

威海市商务局局长徐东明介绍中韩自贸区框架下的威韩地方经济合作

  大众网威海1月20日讯(记者 厉宗辉) 1月20日,中韩自由贸易区说明会在威海举行,吸引了80余家威海企业和韩资企业参加。作为唯一的城市代表,威海已连续参加了五轮中韩自贸区谈判,正面临自贸区带来的最大红利。未来,威海该如何推进威韩经济合作?当天,中韩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就如何利用自贸区政策一一进行了阐述。

  威海将打造成中韩双边合作“试验田”

  2014年11月10日,中韩两国元首共同确认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中韩自贸区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贸易额最大、内容最丰富、综合水平最高的自贸区。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未来20多年中,两国将取消超过90%的商品贸易关税,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

  1月20日,来自韩国和中国的专家做了中韩FTA和中韩产业合作扩大方案、中韩FTA和中韩产业技术合作扩大方案、中韩自贸区框架下的威韩地方经济合作主旨演讲。此外,中韩学者还对如何扩大中韩自贸区的经济合作进行了讨论。

  作为对韩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威海一直关注并参与中韩自贸区谈判及相关活动。2007年至今,威海先后举办或承办了中韩自贸区第三轮谈判、中日韩自贸区研讨会等重大活动,并作为唯一的城市代表,连续参加了五轮中韩自贸区谈判。目前,威海现有韩资企业803家,实际到账韩资占全市外资总额的35%,对韩贸易占全市对外贸易总额的30%以上。

  威海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未来,威海将在中韩自贸协定的大框架内,加强与仁川的地方经济合作,创新和深化对韩合作,扩大对韩贸易规模,争取在服务、投资、产业合作等领域先行先试,为中韩自由贸易提供先导示范,成为中韩双边合作的试验田。

  专家:威海正面临自贸区带来的最大红利

  中韩自贸区对威海带来的机遇将超乎想象。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教授刘文介绍,威海得天独厚的交通便利条件将推动两国物流合作进入陆海空立体化和服务多样化新时代;在产业合作方面,威韩将在海产品的精细加工、造船机械的等方面寻找新契机;另外,威海的服务业市场也将带来新机遇,“威海正面临着自贸区带来的最大福利红利”。

  如何有效利用自贸区的契机,刘文认为,威海应主导产业投资,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威海应逐步提高韩资在第一产业的比重,发挥威海特色农副产品、海洋食品等资源优势,投资海洋食品养殖、特色农产品种植等领域;威海应引导韩资在第二产业的投资方向,结合威海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实施定向招商、产业配商;威海应重点鼓励韩资进入第三产业,改善韩资过分集中在第二产业的格局,突击韩资进入流通领域,特别扩大金融、保险、旅游、法律服务等服务行业开放的数量和范围,提升经济的产业层次。

  中韩自贸区框架下,威海如何推进威韩经济合作?

  加快推进韩国商品集散地建设

  据了解,为利用中韩自贸协定降税原则进一步扩大对韩贸易,威海规划建设了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韩乐坊、环翠区侨乡集团购物广场、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盛文韩国新城、荣成中韩边贸城、文登长江汇泉国际商贸城5个韩国食品日用品展示交易中心。目前,韩乐坊和中韩边贸城均已开业,初期进驻的韩国商品经销商有100余家。

  下一步,威海将利用威海港集团的运输、港口、保税仓储等优势条件,在威海国际物流园为进口韩国商品提供免费的运输和仓储服务,通过“商品销售后收取相关费用、未销售可免费退运”等优惠服务吸引厂家入驻,打造韩国商品中国分拨中心。威海还将依托韩乐坊、中韩边贸城探索设立韩国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为韩国商品经营者提供“大批量进货,分批次出货”、“保税仓储,保税交易”及全程物流综合服务。

  搭建中韩产业合作平台

  经区、临港区在建设中韩信息技术产业园、中韩现代物流产业园等产业合作平台中,将吸引韩方机器人、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优势企业到产业园入驻发展。

  威海还将推动威韩旅游业的合作,2015年下半年,威海将在南海新区举办第二届中韩美丽产业博览会,推动威韩美丽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口岸互联互通方面,威海将扩大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成果,争取更多企业获得韩国海关认证。借助威海港、石岛新港、龙眼港获批冰鲜水产品进口口岸,威海将扩大对韩水产品贸易,加快双方鲜活水产品的通关速度。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