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程永生
责任编辑:郑云歌
炎热夏季,文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接收了很多有“上吐下泻”症状的食源性疾病病人。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是与每个人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
食源性疾病通俗地讲就是“吃”出来的病。由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往往出现 “上吐下泻”。但有些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后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主要来源包括未煮熟的食物,如肉类、贝类,尤其是牡蛎;未经巴氏消毒的(生)牛奶和果汁;生水果和蔬菜及污染的水等。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最主要的做法就是遵循食品安全的五个基本原则,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证食品安全的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其次,勤洗手,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一旦出现疑似食源性疾病的症状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预防食源性疾病,要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食品。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重视加工凉拌类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尽量每餐不剩饭菜。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培养卫生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感染食源性疾病的捷径,不要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猪、牛、羊、鸡、鸭、兔等其他肉类食品,切忌吃生的未煮的淡水鱼、虾、螺、蟹、蛙、蛇等食物。怀疑患有食源性疾病的患者,应该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时治疗。
(通讯员 姚黎光)
初审编辑:程永生
责任编辑:郑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