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共造现代化幸福威海

来源:威海大众网   编辑:   2013-03-21 16:21:00

    大众网威海3月21日讯 (通讯员 林伟强 见习记者 王晓青)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威办发〔2013〕4号),推动城市社区建设科学发展,威海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2013年至2015年开展“社区建设工作推进年”活动,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市广泛建立起“保障有力、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为加强社会管理、服务居民群众奠定坚实的基础平台,促进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
    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3月底前,威海市有关部门、单位要制订具体的落实方案,明确具体措施和时间进度,各市区(含高区、经区、工业新区,下同)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4月底前,各市区要完成城市社区布局的总体规划和调整工作,为各项工作的推进奠定基础。各市区要分别选取2—3个社区,从4月份开始开展建立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试点工作,9月底前试点工作要全面完成,部分工作要同步推开,重点在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建设、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工作准入等方面取得经验。到年底,30%以上的城市社区实现“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建设,所有社区都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并初步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社区保障工作实现较大突破,65%的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所有社区的工作人员数量及报酬待遇达到规定标准;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进一步优化。
    合理规划和调整城市社区布局。顺应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加强社会管理的要求,各市区要在4月底前完成城市社区布局的总体规划工作,并对现有社区布局进行合理调整,社区规模一般以3000户左右为宜。要在现有社区布局的基础上,树立整体规划、长远规划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当地的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拉开社区布局的总体框架,并提前做好“村改居”社区、城乡结合部、新建住宅区等地的社区布局规划,形成总体布局、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要统筹考虑现有的纯城市社区、“村改居”社区和新建社区,打破传统观念和旧有界线,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居民自治、便于资源利用的原则,对社区布局进行有序、合理地调整,适宜拆分的进行拆分,适应整合的进行整合,形成符合发展要求、服务管理有序的现代社区空间布局。对已完成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村改居”社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成立新的社区或与周边其它城市社区整合,纳入城市社区进行管理并落实各项工作保障。对尚未完成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村改居”社区,要合理确定其管理范围,避免管理“真空区”的产生。
    推行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党委(总支、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和社区综治办,按规定落实好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场所,实行挂牌办公。要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考核制度,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考核,并将考核与奖惩挂钩。到年底,全市30%以上的社区要实现“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建设,每个市区都要建立起考核评价制度。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做好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各项准备工作。
    落实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人员待遇。要按照每千户每年不少于2万元的标准,足额拨付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经费,并按照不少于办公经费80%的标准单独设立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专项活动经费。全市所有社区工作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均要达到上年度所在市(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建设。各市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到年底,65%的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面积要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新建社区要将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与文化活动中心(站)、警务室、托老所等服务设施集中设置,建设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确保规划、建设和交付到位。
    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到年底,要建立完善市、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连通互动的社区信息网络,实现面向社区居民的居家服务呼叫中心建设全市全覆盖。
    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合理使用社区工作人员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一般以300户左右为宜。上半年,所有社区都要完成网格化管理的规划设置,年底前全面推行。
    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度。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要求,理清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普遍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对依法可以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及有关组织协助的事项,应当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到年底,各市区都要初步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
    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培育和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群众性社会组织,积极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注册制度、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到年底,每个城市社区要拥有4个以上的社会组织,30%以上的城市社区党员和10%以上的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城市社区志愿者注册率达到4%以上。
    推进“城中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村改居”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抓紧推进“城中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为社区布局调整、开展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完成“城中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村改居”工作,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到年底,全市30%的“城中村”要完成改制工作,“村改居”工作要同步跟进。
    完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社区就业、社区救助、社区养老、社区卫生、社区教育等服务,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各项服务的牵头部门要制定工作目标和进度安排,稳步推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
    其中保障措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成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环翠区、高区、经区各抽调一名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城市社区建设办事机构,集中办公,负责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的研究、指导和督查工作。建立督导检查和工作会议制度,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各市区及有关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调度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建立工作简报制度,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印发工作简报,及时对各市区、市直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并总结、宣传各地好的经验做法,进行示范引导,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加大财力投入,各级要将城市社区建设的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落实到位,有条件的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对新建或购买工作用房面积达到规定标准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先期进行试点的单位,市里从福彩公益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给予资助和鼓励。

魏雪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