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1-5230055

投稿信箱:whdzw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贴心片警戚恩雨:换位思考换来市民信任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   2014-03-11 14:57:00

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40311/ArticelW08002FM.htm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40311/ArticelW08002FM.htm

  ◥每天上学和放学时间,戚恩雨都会在学校附近巡视。

  本报记者 王震 见习记者 孙丽娟
  在竹岛办事处文昌社区有一间社区民警警务室—“竹岛派出所戚恩雨警务室”,在威海,直接用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务室并不多见。现年54岁的戚恩雨是环翠分局竹岛派出所塔山警务区的社区民警,每天,他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儿,多年来,他总结出了“学到位、想到位、走到位、做到位”的工作方法,戚恩雨凭借着勤奋、耐心和坚持的精神,长年累月行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30余户居民曾“请愿”让他重回社区
  从一名部队副团职干部,到一名社区民警,再从一名督察,又当上社区民警,这是戚恩雨从警15年以来的工作岗位变迁。戚恩雨说,当社区民警是他无悔的选择。
  1999年8月,戚恩雨从部队副团职岗位转业,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在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城里派出所任社区民警。2002年7月,戚恩雨被调到环翠分局警务督察大队,从事督察工作。可不久,红光社区的30多户居民联名“请愿”,希望戚警官重回社区。后来,在戚恩雨的多次要求下,他又回到竹岛派出所,负责塔山警务区治安管理。
  戚恩雨说,社区工作是一份输出正能量的活儿,而他则要做一个接地气的民警,俯下身来,倾听居民的声音,解决居民的困难。
  塔山警务区有居民楼159栋379个单元,常住人口约4500户,暂住人口3000多人,实有人口超过2万人,出租屋有1200余户,500余家临街商铺。按照公安部“城区每1000户、3000人,配置一名社区民警”的标准,戚恩雨的工作量等于5名民警的工作量,且塔山警务区又是老城区,出租房和各类场所密集,流动人员多,还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市区最大的早市,管理工作量非常大。 
  戚恩雨制定了个工作规划:早晨6点多步行到塔山早市巡逻,上午和下午在整个辖区车巡一遍,晚上不论值班与否,都要到社区转一圈,上学、放学时间准时出现在塔山中学、小学门前。
>>2万多居民,一眼能认出“新人儿”
  干片儿警,戚恩雨第一件事就是摸清社区“底儿”。刚到社区,戚恩雨整天“泡”在社区里。按照他的走访计划,每天至少走访5栋居民楼,用3年时间走遍每一户。走了多少路、爬了多少楼梯,难以统计,但他每三四个月就要磨坏一双厚底皮鞋。
  4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文昌社区时,戚恩雨已经走访了一家居民,“每天都得走,一天一个变化”。0.8平方公里辖区重点路段,他每天早晚要走一圈。他记录了数万条信息,2万多的常住和暂住人口,他一打眼就能认出谁是新来的。
  起初,戚恩雨刚到塔山警务室时,也遭遇“门难进、人难找”的问题。一天晚上,戚恩雨走访一住在6楼的刘女士家。由于互相不认识,她不肯开门,戚恩雨出示警官证说明来意,但她还是不信,并让戚恩雨站到楼下路灯让她看清楚。戚恩雨走下楼,在灯下站了一会儿又去敲门,但她仍以没看清楚为由拒绝。戚恩雨便再次跑到路灯下站了一会儿。等他气喘吁吁爬上6楼时,汗水湿透了警服。刘女士这才不好意思地开了门,让戚恩雨进了家。
  “熟悉社区需要时间和精力。”就这样,凭着过人的韧劲,戚恩雨用3年时间,敲开了每个住户的房门,也叩开了居民的心扉。
  如今,当他轻叩住户房门时,只要说句话,住户就能听出是戚警官的声音。走在小区内,社区居民都会和戚警官打招呼,亲热地招呼“老戚来了”。截至目前为止,戚恩雨已经发送出8000余张“警民联系卡”,社区居民大事小情都会打电话咨询、寻求帮助,而戚恩雨的三部手机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
>>脚底下“走”出好口碑
  在戚恩雨随身携带的社区警务专用包里,装着很多东西:警民联系卡、承租房屋登记表、暂住人口登记表,出租房屋呈批表,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数码相机、剪刀、胶带、各种台账、询问笔录……戚恩雨说,遇到暂住人口或出租房屋未登记的,就直接填表,现场为他们照相,回所打印好后,再利用走访时间送到他们手中;遇到居民不在家的,就在门上留下警民联系卡,请居民有事与自己联系;遇到矛盾纠纷时,就当场询问,当场解决……
  “这部小小的相机已经陪伴我8年了”,戚恩雨拿着手里的相机说。走访过程中,他会随手拍照,到早市巡逻时,会挨个摊位拍照、记录,顺便为新来的摊主登记,还能清理逃犯。事实证明,经过多年努力,早市上的小偷变少了。8年下来,小小的卡片相机被磨损得很旧了,可是他电脑里的照片却在不断地更新、增加。
  89岁的姚培兰老人是名老党员,儿女都不在身边。戚恩雨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就自觉担负起照顾老人的义务。每隔半个月,他都陪老人说话;每逢雨雪天,都要买来蔬菜、水果。在老人不慎摔坏了腿后,戚恩雨就每天背着老人到社区诊所治疗。
  4日10点40分,戚恩雨又去市场买了水果,看望姚培兰老人。开门后,姚培兰老人拉着戚恩雨的手到屋子里坐。老人见到戚恩雨,就像亲人一般,两人坐在一起侃侃家常、聊聊身体,用姚培兰的话说,“戚恩雨就是自己的儿子一样”。
  在采访中,不少居民发出肺腑之言:“见到老戚心里踏实,觉得安全。”为了给社区居民这种安全感,戚恩雨每天行走在社区的大街小巷。

初审编辑:张其天
责任编辑:达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